刘知行下海与美的多元化之痒
2003年10月20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前方的路并不清晰,作为主管战略投资和资本运营的副总裁,刘知行的命运将会与美的的多元化之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某种意义上,美的多元化成功与否将决定他的去留。
近一段时期以来,种种迹象表明,家电业的资本正在大量“外逃”,正在流向与它原来的主业毫不相关的领域。业内称之为家电业的第二次“多元化”。美的既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多元化究竟对美的意味着什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刘知行会给出一个答案。
低调就职
美的在它的发展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空降兵”。
8月27日,前佛山市顺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知行正式到美的上班,作为美的企业集团副总裁,他将执掌集团战略投资与资本运营。
作为一个拥有28年从政经历的当地官员,刘知行在企业管理、国有资产转制、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方面都颇有建树。据熟知内情的人说,此次美的开出百万元以上年薪拉刘入伙,足见对刘寄予了厚望。
对于这次在顺德乃至整个家电业都引起轰动的“跳槽”事件,刘知行显得极为低调,面对众多媒体的再三追问,他几乎不发表什么讲话,仅有的也只是
“美的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云云。
由一名政府官员转变为一名职业经理人,44岁的刘知行显示出应有的职业修养。上任首日,他即赶赴湖南。由于那里是三湘客车的总部,自然令人联想到刘知行此行可能与美的收购三湘客车项目有关。
尽管此前早有心理准备,但刘的到来依然在美的人,尤其在中高层中激起了一片冲击波。
一位美的中层对记者说,这可能预示着集团高层土生土长的时代结束,而美的的发展战略将进行重大调整--实业型的美的将开向多元化的资本快车道。
量身定做
在家电企业创始人中,何享健是为数不多的智者之一。1968年24岁的何享健带领23位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浩公社塑料生产组,在国企与集体两种制度的夹缝中顽强地成长。1993年美的上市,随后在何的努力下北浩政府分4次逐步退出股份。2001年,美的在家电企业中率先完成MBO,管理层成为集团的最大股东,令政府真正退出、不再干扰企业经营。
何享健实现了企业和个人的双赢。比起荣事达的创业人陈荣珍,抑或科龙创业元老潘宁,何享健要老到得多。
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一手缔造美的企业集团的何享健,在用人机制上也有自己的独特体会。20年来,美的的中高层都是从内部产生。何享健对此解释说,因为美的有很强的企业文化,即使引进外来人才,也应该有一个学习、适应美的企业文化的过程;美的对经理人的素质、能力、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且中国文化不适宜引进“空降兵”。
因此,没有人会把“空降兵”和刘知行划上等号。
据美的集团一位人士分析,何享健想聘用刘知行可能是在去年年底。在年底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何表示在必要的时候,不排除使用“空降兵”的可能。但何的这番话并没有引起众人注意。
直到今年7月,刘知行可能要“空降”美的的消息才在美的及顺德传开。但是许多人仍半信半疑。而没到最后关口,何享健亦不透露半点风声。
此次,刘知行“空降”美的,使集团内一大批职业经理人意识到,如果不“与时俱进”将会有更多的位子被“空降兵”夺去。许多人由此担心美的中高层可能会出现洗牌的情况,对此,美的相关负责人坚决予以否认。他表示,美的以前没有设置分管战略投资和资本运营的职位,此次刘知行的位置完全是量身定做的。因此,高层不会出现洗牌的情况。
但许多人猜测刘目前的职位只是暂时性的安排,何享健的真实用意要等到至少半年后才能显现。更有人怀疑,刘知行的空降,可能也预示着何享健即将从台前走向幕后,并着手建立“企业所有者、董事会和管理层三分离”的新型架构。但美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并没有看到老板退休的迹象。
重任在肩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官员下海已如过江之鲫,而进入家电业中较为知名的,有前泰州市市委书记朱爱群和前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刘从梦,他们分别加入陶建幸主导下的春兰集团和顾雏军领导下的格林科尔系。
按何享健的设想,到2005年美的要实现年销售390亿元人民币,做真正的国际性大企业。很显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只能走战略投资和资本运营之路。美的现在已进入空调、冰箱、小家电、橱卫、压缩机等多个产品线,但这些都是相关多元化,没有走出家电这个大圈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在房地产大潮的带动下,美的也投身而入,在顺德建设了美的海岸花园,不过这个项目并未如预期般带来丰厚利润。在地产项目上,美的也就此止步。
去年美的投资2000万,占股20%,一举进入金融业,与广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及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筹建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是美的至今为止多元化迈得最远的一步。但此次美的投入不多,所占股份亦有限。对美的来讲,这只是一次试水行动。业内人士认为,在短期内美的不会在金融业上走多远,因为它擅长的仍是实业。
然而,这恰恰折射出何享健的野心——已经羽翼丰满的美的绝不会安守在利润已相当微薄的家电业。利润相对丰厚的汽车业似乎更令何享健心动。作为一个后来者,美的绝不可能像早年吉利李书福造车那样白手起家。他必须借助资本力量强势挺进,否则他将没有任何机会。
对何享健来说,现在美的正处在扩张的快速道上,对内在家电业多面开花,对外正在筹划与家电巨头日本东芝合作。这将是继与东芝合资成立美芝压缩机公司后,双方又一个重大的合作项目。据悉,在此次合作中双方都有不小的投入,东芝将投入技术与数亿资金,与美的建立国内顶尖的空调制造基地。美的将首次实施双品牌战略——美的和东芝。据称,这个项目正在推进之中。美的相关人士表示,今年年底就会有结果。
美的大跨步发展的摊子已全面铺开,已入花甲之年的何享健急需要有人为其分忧。现在他把这个重担的一部分交给了刘知行。
既定目标
8月26日,美的与云南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云南美的汽车整合项目”。据称,美的将在5年内投入20亿元人民币,对云南省汽车产业进行整合,建成整车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云南美的汽车工业城”。
刘知行称,美的将在云南整合客车生产企业的无名之辈:云南客车厂、云南客车改装厂和另一家不知名的生产企业。这3家客车企业生产水平相当落后,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但美的更多觊觎的是他们生产整车的壳资源。
此次美的进军云南成功,许多人揣测三湘客车、柳州五菱将从美的的视线中淡出。但美的在9月10正式向外界否认了这种说法。
现任汽车项目总负责人赵勇对本刊记者说,“美的云南整合汽车项目”只是美的汽车项目布点战略中的一部分,和“美的购并三湘客车项目”没有任何“非此及彼”的联系,“这只能说明我们两个项目推进的速度和规模的大小不一。目前,美的三湘客车项目也在正常推进,进展速度较慢主要是受到企业改制的影响。‘三湘客车将有可能被美的抛弃’的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美的的其它投资项目,也不会受到‘美的云南整合汽车项目’签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刘知行而言,其首份考卷将是三湘客车抑或柳州五菱项目。
得陇望蜀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三水人,刘知行历任顺德县财政局副局长,市公资委办主任(期间曾兼任万家乐股份公司董事长),市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容桂镇镇长,顺德区(市)副区(市)长。在担任容桂镇镇长期间,正是在他的主持下,荣桂镇将科龙转让给了顾雏军。
许多人认为,作为一个前政府官员,刘知行不仅具有重要的人脉资源,而且深知政府官员之心,在洽谈项目时将极具优势。但是,对于前景,刘知行却不作丝毫表态。
也有人认为,刘知行的前面可能是一条荆棘路。天相投资顾问公司分析师邹高说,汽车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美的尽管是家电业大哥大,但在汽车业只能是个小兄弟,“汽车对美的绝对是个挑战”。
但申银万国汽车分析师于晖表示,美的以技术、资金门槛较低的客车业切入,还是有很大的机会。他说,客车市场现在仍在膨胀,目前除厦门金龙、苏州金龙、宇通客车等大的客车制造商外,许多客车企业规模偏小,经营业绩也不佳。“一个客车项目运作起来,1亿多元差不多就够了,美的还是有得一拼”。
在技术上,客车企业主要以组装为主。因此采购成本对客车企业相当重要。余晖认为,美的正好是空调生产商,并生产压缩机等上游配件,这些都是美的的优势所在。
由于是订单式生产,在销售模式上,客车业也完全不同于轿车。客户在下订单时一般是先交10%~20%的订金,而提货时许多客户往往只付50%,剩下的货款他们要求在收回投资后逐步还清。这就很容易产生呆、坏账。实际上回款难在客车业是普遍的难题。许多客车企业亦时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厦门金龙、宇通客车等业内老大主要采用价格低、现款提货等方式规避风险。
因此,于晖认为,相比一些中小客车企业,美的现金流比较充裕,只有在管理和销售上做得好,美的的胜算较大。
而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王炳泉表示,进军客车业不是美的最终的目标,因为市场最大的一块还是轿车,美的一种可能是以客车为跳板,逐步向轿车挺进。另一种可能是,美的将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因为美的生产电风扇、小家电、空调,本身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中国家电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