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国燃气热水器市场扫描
2002年12月07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两万”之争引爆价格大战
进入2002年以来,我国燃气热水器市场再掀波澜。4月,万家乐首先挑起价格大战,其产品最高降幅达40%。6月,万和以“六月革命”加以回击。持续多年的“两万”之争,由于综合实力相当,很难击垮对方,其结果是燃气热水器价格一路走低,烟道式5升热水器从每台八、九百元,降至最低时的198元,导致整个行业利润大幅下降。目前,我国燃气热水器生产企业达220家,但总资产和总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仅有25家;能够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强排式燃气热水器的企业只有大约40家。反映出我国燃气热水器生产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技术上与国外同业相比均有较大差距。
洋品牌加紧布局
在国内热水器企业热衷价格战的同时,洋品牌的市场份额却在逐步上升,有关数据表明,洋品牌在热水器高端市场上已由前两年的三成上升到六成左右。而中怡康2000年1月和2002年1月对全国1000家大中型商场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整个行业前十名的品牌中,洋品牌已由2000年的仅占两位,增加到2002年的四位。其中,阿里斯顿已位居行业前三甲之列。此外,阿里斯顿热水器生产厂商——意大利默洛尼卫生洁具有限公司于11月4日向无锡工厂追加3000万元投资,将使其热水品年产量达到80万台,成为其国际热水器生产中心之一。默洛尼公司在阿里斯顿电热水器在中国市场成功销售的基础上,今年又加大燃气热水器市场的投入,现已推出的快速燃气热水器,无论技术、质量均处于领先地位;美国A.O史密斯近日也宣布在去年投资2980万美元的基础上再增资2000万美元扩大生产,从而使其南京工厂成为亚洲最大的家用热水器制造基地;已在广东顺德设立生产厂的德国博世,不仅将其作为辐射亚洲及其周边地区的热水器生产基地,而且开始全面调整中国战略,加大了开拓中国市场的力度。不久前,一向走高档路线的博世推出了价格1000元左右的新系列燃气热水器,意图在于向中端市场渗透,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另外,还有一些外资企业正开拓进军国内市场的渠道,如日本最大的燃气具公司日本林内株式会社与上海煤气销售集团合资成立上海林内有限公司、美国通用公司也正加快进军中国热水器市场的步伐等。种种迹象表明,洋品牌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热水器市场的全面争夺。
技术是国产燃气热水器的出路
自国内市场淘汰直排、推出强排燃气热水器后,国内品牌并未趁机扩大市场份额,反而给洋品牌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究其原因是大多数国内企业主要生产低端产品,以广东为例,广东有158家燃气热水器生产企业,但多以生产烟道式热水器为主。相比之下,技术领先成为洋品牌攻城掠地的杀手锏。目前,国内企业已感受到洋品牌的步步紧逼,同时,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在降低,而对热水器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安全、舒适成为首选。因此,结束价格内战、加强产品研发投入、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已成为国内企业共识。据了解,万和近年用于技术研发的费用已经超过8位数,发展高科技产品成为其主要发展战略,不久前,万和成功地向市场推出了蓝屏液晶超薄强排热水器;中山樱雪平衡数码强排热水器成为进入香港市场的第一家内地品牌;神州高技术含量的背置式数码平衡强排热水器在北京市场热销,国内企业的种种举措显示出国产品牌正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创新,并开始向占据热水器高端市场的洋品牌发起挑战。
燃气热水器市场前景看好
在近几年的“气电大战”中,电热水器无疑占据了上风,无论是在市场占有率上还是在市场宣传力度上电热水器均大大高于燃气热水器。一方面是直排燃气热水器事故频发影响所至,另一方面是受燃气气源的困扰。但是,随着强排燃气热水器取代直排燃气热水器和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步步推进,燃气热水器迎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并且在今年上半年热水器市场中已经显示出较好的上升势头。据中怡康对2002年上半年热水器市场的统计数据表明,1—6月,燃气热水器以41%的平均市场占有率居第二位,较去年同期占有率31.6%几乎上升了10个百分点,这是燃气热水器连续多年下滑后,首次出现增长,而电热水器则自去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趋势。同时,引人注目的是海尔、美的等电热水器生产企业也开始强势介入燃气热水器市场,阿里斯顿更是重拳推出快速燃气热水器,令燃气热水器市场风起云涌,也预示着燃气热水器的广阔发展前景为众多中外企业看好。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 白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