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宅产业化发展将有章可循
一直以来,缺失的标准成为了中国住宅产业化“成长的烦恼”。随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的出台,“烦恼”将被解决。
此前,由于没有相关的技术规程,万科等企业的产业化项目多是通过专家论证的形式获得“合法的身份”,而《技术规程》的出台可有效解决由于相关技术规程缺失,导致很多产业化项目无法立项、施工、验收的尴尬局面。
“目前《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了,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并计划于明年6月份出台。”
参与标准制定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技术与产品处处长叶明表示。
一份《技术规程》的推出,对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能有多大的推动作用呢?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其出台将对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筑高度备受争议
9月中旬,国家建筑工业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规程》编制组在京成立,同时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就装配式住宅的基本定义和适用范围达成了共识:装配式住宅是在工厂将住宅主体结构和内部装修等全部或部分的部材和部品预制完成,且在施工现场对预制的部材和部品进行组装的,以工厂化、标准化、集成化和通用化为基本特征,以住宅通用体系集成技术和装配式工业化生产方式来建造的住宅。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早在2003年,《技术规程》就已经着手编制,但一直无果。一位接近《技术规程》的编制人员表示,此前,由于国家及社会层面对于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关注较少,基础研究工作不足以及人员有限,因此,国家层面的技术标准一拖再拖。
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以及各地方对住宅产业化关注度的加强,9月初,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现场交流会便成为了业内关注住宅产业化的爆发点,吸引了来自黑龙江、天津、山东、广东近20个省市地区的单位参会,参会者积极寻找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机会以及破解发展瓶颈的方案。此外,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地方技术规程,促进产业化发展。因此,可以看出全社会都在呼吁出台一部有关住宅产业化适用于全国性的实施标准,以推进其发展。
“现在政府相关部门催得也比较紧。”上述编制人员表示。
而从征求意见稿来看,《技术规程》主要在建筑的结构体系、安全性、抗震性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而严谨的规定,包括建筑的高度及几种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等。但《技术规程》还会有较大的调整和修改,包括会在质量和深度方面做一些调整,更强调操作性。
目前,对《技术规程》争议较大之处是建筑的高度,比如,作为8度抗震区的北京,其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住宅该建多高合适,一直争议较大。《技术规程》从严谨的角度出发,目前给出的意见是高度控制在60米(20层左右),而有些专家和企业的意见是建议高度能有所提高。其次是对于装配式住宅的连接方式也存有争议。
“技术成熟稳定后,高度达到100米是可以的。”北京榆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蒋勤俭说。
绕不过去的标准化
“《技术规程》的编制将为我国装配式住宅和住宅工业化及其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这对行业来说将是重大利好。”蒋勤俭说。
此前,体制、标准缺失等问题,制约了住宅产业化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北京万科公司总工程师秦珩也指出,万科目前在推广住宅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多是产业链的不完善和国家标准的缺失。“国家对建筑的标准化是有参数的,但并未强制执行。产业化的先决条件就是要解决标准化。”
对于标准,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开彦一直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出面,建立一套产业化住宅的“通用体系”,对产业链上的各种产品都进行归类、规范。在这套标准化的产品链上,开发商可以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产品,并加以组合,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卖点,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目前,无论是扶持政策,还是产业链建设,我国都需拿出更有效的促进手段。”开彦说。
今年由万科发起成立的住宅产业化产业联盟,即试图横向联合更多的开发商,纵向联合政府、承建、监理、构件厂、物流、建筑设计、科研院所等单位,帮助万科实现产业化链条的组织化与标准化,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其实,在日本,政府制定了比较严谨的住宅产业化模式;在丹麦和瑞典,政府直接制定住宅通用标准。中国应该借鉴。”开彦说。
《技术规程》的出台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各地方政府也都期望能有一本全国性的《技术规程》来指导工业化住宅的设计、施工、验收,推进产业化的发展。
另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也非常重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将在“十二五”规划中设立课题研究及提升住宅产业化的应用技术,包括推进项目的实施。
而将于11月13日召开的“2010中日地产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也正试图从技术、标准的角度出发,推动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日本在住宅产业化方面经验极为丰富,特别是工业化、环保低碳技术、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对于解决中国房地产行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发展方向,十分有借鉴价值。
“下一步,建筑业发展重点和难点也将是产业化,可以预见,其会在三五年内成为市场的主流建造方式。”叶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