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取代美国主导铜价走向
路透伦敦5月7日电---中国可能已然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但很多初涉市场的投资者对此并未给予足够多的关注,且仍在错误地紧盯美国经济,寄望从中寻找有关未来铜价走势的指引。
分析师称,问题在于初级商品,尤其是工业金属对很多基金经理人来说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之前他们更多地是在美国经济成长前景的基础上,进行买卖股票和债券的传统交易。
但过去几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已跻身全球经济大国的阵营,并导致国内铜消费量激增。铜金属在发电和运输业中被广泛使用。
“投资者在以往养成了思维定势,认定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铜价就会下跌,”贝莱德美林投资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韩艾飞(Evy Hambro)说。“这一观点在美国是全球最大铜消费国的时候绝对行得通,现在他们却把注意力放错了地方。人们得花上一段时间才能改变观念。”
分析师估计,中国去年消费了超过450万吨铜,高于美国同期约200万吨的消费量。去年全球对铜的总需求量估计为1,800万吨左右。
中美两国铜消费量的差距在2012年前预计将扩大至逾400万吨,因为届时中国的铜消费量料升至逾650万吨。
“到那时,中国是否能有10%或15%的经济成长率要比美国经济是否能持平或是下滑15%要重要得多,”CRU Analysis的顾问John Tomlinson说。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料保持约10%的稳健成长步伐,而很多分析师却指出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美国“退位让贤”于中国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价格今年开报每吨6,700美元左右。
新资金涌入金属市场,投资者寻找其它资产替代跌跌不休的美元,资金逃出股市和债市,这些因素均扶助铜价在4月涨至每吨8,880美元的纪录水准。
此後,有关美国经济衰退的说法以及对美国营建业未来几年都将保持迟滞的看法推动铜价回落至每吨8,500美元。
“美国经济可能已进入衰退的事实根本没有改变铜价走势,”Hambro说。“美国的初级商品需求已有好长一段时间处于不振状态。”
继美国去年铜库存下降後,市场预期美国买家今年将重返市场,但这也不太可能改变铜市走向将由中国主导的长期趋势。
“美国的市场主导地位肯定被取代了,不仅仅是在铜市,在多数金属市场都这样,”美林金属策略师Daniel Hynes说。“美国对全球铜消费量增长完全没有贡献,其在铜市场的影响肯定要小得多了。”
全球矿业巨擘力拓在今年2月也发表了相似的看法。
“对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经济成长相关的宏观经济风险保持警觉很重要,”力拓首席经济学家Vivek Tulpule说。“不过,不要放大这些风险也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模型显示,那些国家对金属市场的影响没有发展中经济体那麽大,後者已成为大宗商品需求成长的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