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生态城:一座婴儿城市的未来之梦
不需要像“小灵通”那样的奇遇,也不需要乘坐目的地不明的火箭,现在从北京开车向东南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未来城市的工地。
在渤海岸边原本是盐田和碱滩的土地上,确切一点说,在距北京150公里、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位于汉沽和塘沽两区之间的这片地方,过去一年,已经投入了数千名工人和70元亿人民币。未来城市犹如一个“见风就长”的婴儿,轮廓正在逐渐清晰。
它基于中国和新加坡两个国家领导人对于人民福祉的承诺以及对未来的理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也将成为全世界生活的典范。
一个城市居民的未来生活
清晨,未来城市的居民在熟睡中醒来,他具有新移民的诸多特征:年轻、高知—— 事实上,每100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中,就有超过50人具有中高级职称。
由于住宅采用了自然通风设计,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夜晚也可以不开空调。到了冬天,地源热泵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用于采暖;在夏季有需要的时候,室内的热量也会被“取”出释放到土壤中,并且常年能保证地下温度的均衡。
事实上,地源热泵空调没有燃烧过程,无污染排放、无外挂机、无热岛效应、无噪音。
洗漱的热水来自楼顶的太阳能设施,大厦在建造时就把它们纳入一体化设计。水龙头可以在多种模式间切换:洗脸时用“花洒”,大大节约用水;吃完早饭刷碗时,再用强劲的“水柱”冲洗。
这里将兴建各类雨水收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设施。超过50%的用水来自这些非传统水源。
出门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把前一天的垃圾收好扔进垃圾管道。在地下,默默运行着气力垃圾处理系统。风机运行产生真空负压,使垃圾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经管道被抽运至收集站。
六成以上的垃圾将被回收利用。这些废物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再用于城市的福利设施建设。
他骑着一辆便携式自行车出发,沿着专门的慢行道路去往办公室。
办公室并不遥远,只相隔2公里,那是一座专门研发节水产品的企业。在建设早期,它满足这座新城市的需求,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节水产品研发中心,向全世界出售节水专利和产品。环保产品也是整个城市的支柱产业。
整个写字楼20%以上的能源消耗来自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工作时,低楼层的人们更愿意打开窗户,因为一年中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气超过310天。而且由于只拥有少量汽车,街道上噪音和尾气的排放量都很低。
工作间歇,他接到了“邻里中心”的电话。这个社区管理机构通知他,周末将召开居民大会,表决出售楼梯广告所得资金的使用方法。
下午他去了城市另一端的轻轨车站。一路上,到处都是绿色。由于整个城市都是从盐碱地上建设起来的,芦荟这样的耐盐植物占多数。他又接到一个电话,刚毕业的弟弟要来这里上班,询问办理公屋居住的手续—— 生态城有20%以上的公屋专门提供给低收入者。
根据政府刚公布的数字,整个城市的人均寿命已在全国排到了第一,他正考虑把父母接来。虽然房价没有下降,但这里住宅的价格要低于天津市区。
他从轻轨站上车,然后在天津转坐城际火车,1小时后到达北京,与合作伙伴讨论了新项目。下午4点多,他又回到了生态城。
吃过晚饭,他先去了社区的体育中心打篮球。在这里,每个居住区,步行500米范围内都有免费文体设施,步行可以到达的商业服务设施,也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忙碌了一天,当他躺在床上时,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生态城
这是中新天津生态城未来生活的一幕,而且并不遥远。
“生态城市”是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概念。从那时起到现在,全世界具有远大理想的科学家、政治家,都在致力于创造这样一个未来世界的样板。
在巴西,“生态城”叫做库里蒂巴,它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人均绿地面积581平方米,是联合国推荐数的4倍;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将建设世界第一座不使用一滴石油、绝对零排放的绿色城市。
虽然全国各地多有提出“生态城”的口号,但只有天津的这座生态城被冠上了“中国”字头。
它是两个国家对于未来的憧憬和试验:本土狭小的岛国新加坡,想在这里建设一座面向未来的宜居园区。而中国人则希望,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城市模式的转变,树立一个样板。
“中国的生态城不能脱离国情。”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蔺雪峰告诉本刊记者。
为了建造阿布扎比的“太阳城”,阿联酋政府早在2006年就用2.5亿美元建立基金,专门研发太阳能技术。石油之国以一种异常强势的方式打造自己的“生态城”。这对于期望得到复制经验的中国来讲,显然并不合适。
但像库里蒂巴那样主要通过绿化来实现“生态”,起点又显得太低。
“它要使用诸多的环保先进技术,还要让居住者能够接受。”蔺雪峰说,这座城市既须体现“未来”,又不能是空中楼阁。
污水库将变“净湖”
打开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官方网站,显示城市未来面貌的动画上,会有阴影掠过城市。那是每年都要造访这里的成群候鸟。
不过在之前的几年里,在这片滩涂湿地落脚的候鸟正在减少,停留的时间也开始缩短—— 来自附近的工业和生活污水侵入附近的蓟运河,湿地里的芦苇根部都是黄色的。
“解决污水是生态城目前的重要任务。”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境局局长靳美珠告诉本刊记者,在生态城北部还有一个巨大的污水库,常年承接来自周边区域的污水。
在解决污水问题之前,生态城已经完成了在盐碱地上再造土地的计划。
生态城座落在退海成陆仅500年至700年的海积平原,盐田、水面、荒滩三分天下。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应的是,30平方公里区域内过去只有2000人居住。而生态城建成后,将在2020年拥有35万居民。
填土来自疏通蓟运河、永定新河的淤泥。把泥水混合物排放到近水陆地,排除淤泥中的水分,达到一定标高,使之具有可利用价值。通过上述工艺,可使吹填地块在一年内达到填土的技术标准。
造2平方公里土地,就需要吹填土方约350万立方米。
另外一些“新生土地”将来自巨大的污水库。靳美珠告诉本刊记者,蓟运河边的这个面积2.7平方公里的污水库,使用已有30年,现在每天仍有约2万吨污水进入。
一座新的大型污水处理厂正在规划中。而彻底解决污水库的关键是底泥修复,这一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即使在日本,也不过是把被重金属污染的底泥装进密封箱体后掩埋。
为了不污染生态城外的地方,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正在委托高校进行实验,希望将底泥做无害化脱水处理,然后装进袋子填埋污水库的一半面积。
“装底泥的袋子要比一个房间还大,经过处理使其硬化,国外一般用来做防洪堤,也有的用于小面积造地,但都没有我们这么大规模,要填出十几公顷。”靳美珠说,污水库的剩余部分,净化后将作为景观水体,名字都起好了,叫“净湖”。
各种渠道造出的“新生土地”,是“未来城市”崛起的基础。
在已经开工的生态城起步区,记者被告之,脚下约一米深的土壤都是后来填垫的。作为整个生态城的试验标本,这里预计在2010年底完成建设。
“起步区有290万平方米生态住宅。”蔺雪峰说,它们将以100平方米左右的户型为主,不久后这些未来型住宅将集中上市预售。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