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遭遇中国式“冬天”(二)

2005年11月15 18:54:00 来源:制冷快报
双轨煤的困境

近年来,煤炭价格的一路飞涨,和热电企业本身的尴尬市场地位,是造成该行业各企业日陷困境的一大原因。

在琦泉公司的煤场,堆积如山的并不是原煤,而是煤泥和煤矸石。

“现在原煤的存量只有2000来吨。”琦泉公司企管部主任张召庆曾经负责过煤炭采购工作,他说,这点原煤存量还不够一周用。

为了节约成本,琦泉公司不得不采取了原煤掺烧煤泥和煤矸石的办法。“这样成本会大大降低,现在煤泥价格是每吨280元,矸石更便宜,每吨只有50元左右。”琦泉公司总经理王文华说,如此一年下来就能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

琦泉公司董事长董静波回忆,2003年,琦泉公司全年原煤采购平均价格是每吨220元。煤炭价格是从2003年9月开始上涨的,2004年1—4月份每吨煤价格达到340元左右,5月份涨到410元,7月份煤炭价格升到每吨430元,8月份再次上涨到445元。到10月15日,山西、河北煤的到厂价每吨已达到470元,是两年前的两倍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振铭也注意到,近两年,全国的热电企业都在遭受了煤炭价格暴涨的压力。他表示,浙江热电企业的到厂煤价平均从2003年12月的每吨380元升到了2004年12月的每吨550元,上涨幅度达到44%,有些地方上涨幅度竟超过了100%。

“公司每年耗煤13万吨左右,仅此一项,就增加了成本2600万元。”董静波说,“煤炭占到公司生产成本的60%以上,煤炭价格的上涨给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了很大冲击。”

王文华回忆,去年最艰难的时候,公司存煤也就只有一两天的用量。

银座奥森的情况更糟糕。王龙说,去年让他最痛苦的,就是第二天要烧的煤头一天还没有着落,煤场的工人往往在深夜12点,还在翘首盼望运煤车到来。

“最后逼得我们没办法,开始试验利用秸秆,但没有成功,今年我们只能烧煤泥和煤矸石了。”王文华说。

其实,5年前琦泉公司就开始试验掺烧秸秆了。董静波回忆,最初在研究秸秆发电的时候,煤炭价格才140多元,当时烧秸秆的成本与烧煤的成本差不多,所以就没有试验的动力,而且当时国家政策也不到位。

“现在煤炭价格这么高,应用秸秆作为燃料就有了现实的动力和成本空间。”董静波这次去江苏的目的,就是与清华紫光和一家叫日新垃圾环保设备厂的日本企业合作试验秸秆发电。

“我们进行秸秆发电试验也是出于无奈。”董静波说,国家虽然实行了“煤电联动”,但享受到优惠政策的也只有省级电网以上的大电厂,而地方中小型热电企业根本不可能得到任何政策庇护。

王龙也认为,作为具有半公益性质的热电企业,政府在煤炭价格上应该给于考虑。但现在的问题是,热电企业出现了“一边是市场,一边是计划”的倒挂难题。

“这一边,热电企业用煤是完全市场化的;而另一边,热电企业生产的电和热的价格却受政府严格控制。”王龙反问到,“在经济转轨中出现的难题,却都要热电企业来承担,导致企业大面积亏损,现在银行又以防范风险为由不愿意给我们贷款,这怎么合理?”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