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冷冻年伊始:空调市场暗流涌动
跌宕起伏的2008冷冻年度业已落幕,对大多数的空调品牌而言,已经过去的2008年度包含了太多无法言说的东西,兴奋、低落,畅行、煎熬,种种不可能同时出现的词汇在2008年度有了交集,另外,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劳动法实施、人民币升值、地震、暴雨,种种利空因素又同时出现,上天似乎有意把所有的灾难都集合在了一起,空降给中国的空调行业和行走在这其中的空调人。7月底,随着2008年度的结束,一切都烟消云散,归于平静。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2009年度开盘了。
一、09年度开盘局势分析
1、 原材料价格继续高位运行
2008年度,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一直贯穿始末,以家用空调用量最多的冷轧板和热轧板的价格为例,统计显示,这两样原材料的价格一路从2007年8月份的4700多元/吨和4000多元/吨分别上涨到2008年7月份的7700多元/吨和6000多元/吨。另外,PP塑料件的价格也从2008年1月份的11000多元/吨上涨到2008年7月底的18000元/吨。从2008年8月份开始,虽然部分原材料的价格有所走低,但高开多月的价格早已处于高位,与2008年度刚开盘时相比,原材料价格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仍然以冷轧板和热轧板的价格为例,冷轧板在8月份的价格依然维持在6500元/吨以上,而热轧板在8月份的价格也一直维持在5700元/吨以上。而且这有行业的惯例在其中,每年到淡季时候,原材料价格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然后再一路走高。因此,从目前开盘一个月的原材料价格走势来看,在2009年度,空调行业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必然不会很低。也就是说,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也可能会继续在2009年度上演。
2、空调出口压力仍然存在
尽管在2008年度,我国空调总出口量仍然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尽管新年度国际市场的需求依然旺盛,诸多发展中国家民众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中国空调出口面临的诸多压力仍然存在。
首先是大宗原材料价格近年来持续上扬,这使得空调成本大幅增长,削弱了中国空调产品的竞争力,侧面上加大了空调生产企业的出口压力。其次,技术壁垒日趋严格限制了中国空调的出口。目前,国外各种由技术标准、标识、认证等组成的非关税壁垒层出不穷,如ROHS指令(《关于电子电器设备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等,大大限制了中国空调的出口。另外,欧盟实施的“能耗产品生态设计要求指令”(EuP指令),不久前也出台第一批五类实施细则,空调产品赫然在列,根据指令要求,2010年之后,如果不提升节能水平,中国空调将有约80%的产品被欧盟拒之门外。而要跨越这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空调企业出口到欧盟的成本将上涨20%左右。
3、 整体经济走势依然严峻
最近,多家研究机构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纷纷发布预测,8月份CPI指数尽管增幅会有所下降,但也有约5%的增长,而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高。收入增长偏低和消费价格高位运行的对比,大大削弱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持续低迷,再加上受银根收紧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放缓;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共同公布的数据又表明,中国制造企业的出口在短期内很难走出疲软的态势。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均遇到阻力,可以看出,2008年下半年乃至以后一段时间,中国整体经济走势依然严峻。身处中国大经济环境下的中国空调业自然也不能幸免。
4、 产业政策出台带来压力
空调行业在过去几年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掩盖了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空调行业逐渐步入理性发展阶段,沉在繁荣表象下面的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终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比如说,空调是耗能大户,这是无可争议的一个事实,但前几年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公共场所的空调温度不能低于26度,但因为不是强制执行,因此施行效果大打折扣,随着这些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国家又开始出台一系列的调控政策。而对2009年度影响最大的两个政策,当属依然还在审议中的家用空调新能效等级标准和HCFCs的提前淘汰。
新的家用定速空调能效等级,将入市等级从原来的5级提高到2级,一下子连跳3级的能效大提升,对当前中国空调行业的各个厂家们来说,不管是从成本上,还是从经营方面,绝对是个不小的压力;与此同时,根据0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十九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上对淘汰HCFCs时间表确定的最终调整方案,中国HCFCs完全淘汰的时间比原定的2040年提前了10年,并且HCFCs的消费和生产冻结时间也从原来的2016年提前到了2013年。而这一调整,对我国空调制造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都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而且随着在制冷剂方面高要求、高标准的提出,中国空调产业在2009年度及今后4年的时间内必须要面对制冷剂替代、替代成本上升、产业协作等一系列的问题。
5、 渠道遗留庞大的库存
2008年度整体市场走势是典型的“先扬后抑”,良好的淡季出货形势给渠道带来了无限的希望,2007年度再创历史新高的销售总量也让渠道对08年度寄予了太多的厚望,然而,天灾人祸的08旺季让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旺季最主要的三个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都是暴雨或雷雨天气,尽管各个厂家想尽办法加大出货力度,但终端消化仍然很不理想。再加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导致整个08年度渠道新增库存巨大,达到800多万台。加上2007年度末期的近400万台的库存,2008年度结束整个行业的库存量达到了1200多万元,再创历史新高。而带着这一庞大库存开始运行的2009年度,受即将于明年3月开始施行的新能效等级标准的规制,在市场销售方面,必然压力重、阻力大。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