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仕大迂回决战空调大市场
2005年08月15 08:36:00 来源:制冷快报
有组织才有管理,而军队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组织之一了。事实上现代管理学的很多理念都是借鉴自军队,譬如讲到如何用人,管理大师德鲁克就会提到林肯总统在美国南北战争当中起用格兰特将军的例子。管理和军事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譬如二战后,在世界500强企业里,西点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以此计算,西点军校应当是美国最优秀的“商学院”。这也是为何很多和西点军校有关系的书成了经理人手上的热门读物的原因吧。当然,“西点”在中国商界的热度也一直很高。
眼下,又有了一桩可以把军事和管理联系起来的案例。
从国际到国内的大迂回
今夏中国空调市场最引人瞩目的事件恐怕就是格兰仕空调的大力出击了。进入空调领域5年并且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之后,格兰仕掉转头来,在国内市场上突然发力,将2005年定位为“中国年”,在继续作好海外市场的同时,将集中全球资源主攻中国市场。在成为了“国际好汉”之后,这一回格兰仕放言要做“中国硬汉”。并且要在微波炉之后,再夺一个空调世界冠军。
格兰仕的战略路线,猛然让人想起了千年前蒙古人独创的曾经令世人胆寒的“大迂回”战略。“大迂回战略”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长期的征战中所形成的作战韬略之一。他们把围猎中的技艺娴熟地运用到战争中,在全面侦察敌情、地形的前提下,蒙古军队凭借骑兵的持久耐力和快速机动能力,经常越过人们难以想象的大漠、险滩、雪谷、荒原,出其不意地向敌人的深远纵深大胆穿插、分割,并与下面进攻部队相配合,四面包围敌人,迫使对方迅速瓦解。
格兰仕空调的战略路线和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相似在哪里呢?
当年,格兰仕进军空调正赶上国内空调大战,国内市场一片混乱,营销成本居高不下,如果一味强攻,必然提前透支资源。近年来在空调大战中率先倒下的乐华、银燕、万家乐等就是提前透支资源,导致后继无力,力竭而衰的例子。在产能有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格兰仕避开国内市场的混战,提前出海开辟海外市场,先贴牌后创牌,先聚焦后辐射,先占领欧美市场制高点,先抢占家乐福、沃尔玛等主流渠道,光波空调热销欧美,获得海外市场的主动权。2005年随着中山空调基地一期工程的投产,格兰仕空调年产能达650万台,近年来时时困扰格兰仕的产能不足“拦路虎”没有了。再加上几年间在海外市场征战的经验积累,格兰仕开始调兵谴将,集中兵力猛攻国内市场。
而蒙古灭金,就是迂回猛然出现在金军后方,使金束手就缚;在灭宋中,迂回西南攻其腹背,使宋廷的沿江防御失去天堑屏障;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经典战役使得“大迂回战略”确立了在世界军事史中的地位。
“大迂回”产生“高速度”
格兰仕的“大迂回”和蒙古人的“大迂回”其实不仅在形式上很相象,仔细分析其中的一些细节,可以发现其中很多东西都很值得思考,这也可以成为分析格兰仕空调战略的另一种有趣的思路。
首先,“大迂回”最强调的是“速度”。大迂回战略的具体实施首先需要速度,没有速度,谈不上战争的突然性,也难以对敌人达成合围;其次,需要长途奔袭,没有远距离奔袭,很难对敌产生威慑。
看看蒙古西征军在欧洲作战时的速度吧:“从扬子江北岸至保加尔边境,部队集结都是在2至3个月完成的。这样部队每天平均行军速度达到90至95公里。它的突击:攻占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5天时间,每天的平均速度达到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10天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5到60公里;攻占匈亚利和波兰,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8到62公里。” 成吉思汗正是利用轻骑兵机动性好的特长,打破了13世纪呆板的攻防战术,从而完全控制了战场主动权。创造了农业时代的“闪电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