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F中国节能冰箱项目完成
我国冰箱能效提升近三成
历时7年的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冰箱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终于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主办、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协办的“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冰箱项目总结大会”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
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统计,经过该项目的实施,中国冰箱产品平均能效系数从1999年的0.794降低到2005年的0.566,能效水平提升了28.7%。这一水平基本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并且大大超过了项目原计划将中国冰箱的整体能效提高10%的目标。
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冰箱项目于1999年获得批准并启动。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我国冰箱的节能水平并消除节能冰箱在我国商业化的障碍,实现大幅度节能,从而减少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
项目主要开展了两类活动: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技术推动主要是增强企业节能冰箱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并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对节能产品的投入,扩大节能冰箱的生产量。具体包括三类活动,即对压缩机和冰箱工厂的技术援助,主要是通过技术培训、考察、展览、论坛等形式提高生产企业节能产品的设计能力;生产企业激励计划,鼓励压缩机和冰箱生产企业生产节能产品的激励措施;冰箱能效标准的修订,通过提高市场准入标准促进生产企业生产节能产品。
市场拉动,主要是提高零售商和消费者的节能意识,加深对于节能冰箱的理解,打通节能冰箱的销售环节,提高节能冰箱的销售量。目前项目的各项工作都已完成。主要包括四类活动,即对于经销商的教育和激励计划、销售人员的销售竞赛和消费者奖项;能效标识的开发,引导公众选择节能产品;公众意识提高活动,主要开展了消费者调查、公共关系宣传、公众教育和媒体计划/购买活动;大宗采购,将节能产品列入政府采购名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表示,项目的实施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电冰箱的节能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环保意识,也有效地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项目设计并推广了中国第一个能效标识,更便于消费者选择节能冰箱,并从能效标识更直接地了解节能冰箱的优点。为保证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为冰箱能效标识的实行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并且对我国其他产品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由于冰箱能效水平的提高,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经国外评估专家粗略计算,到2005年由于项目的实施减少了11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预计到2010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00万吨,并有巨大的后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