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住宅买卖方都不感冒(续)
节能建筑冬暖夏凉,既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又可以省钱,按道理讲,应该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并带动节能产品的热销,但记者经过数日探访,却发现并非如此。
节能材料无人问津
6月2日,记者来到专卖建筑装饰材料的明珠大市场。“老板,有没有墙体保温材料?”“没有。”“哪里有?”“不知道。”一连问了好几个销售员。记者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
一条街一条街地转,最后在华北机电城里,记者看到一家卖保温泡沫的店,但女老板说,这种材料根本卖不动!两个月了,很少有人来问。“这种保温材料不算太贵,每立方米80元,但效果不好,挤塑板效果好,但价钱太贵,每立方米480元,建楼时用没用这种东西,买房子的人又不知道,开发商也就不用了。”
另一家卖保温材料的老板告诉记者,他现在后悔得要命,几十万元的货压在那里,动也不动。他告诉记者,这个市场卖保温材料的店不到10家,家家都一样,没有顾客上门。
在玻璃一条街上,记者没有找到外窗户上用的中空玻璃。一家店主告诉记者,如果需要,可以定做,没有现成的,而且此前没有人来问。
住宅多多节能的不足4%
记者来到桃园路上一家正在施工的工地。这是一栋30层的高楼,记者问起有没有用节能材料,工人们说,窗户上安装的是节能塑钢和中空玻璃,墙体虽然用了保温材料,但效果不是特别好,用的是泡沫保温板。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滨河东路附近的一处工地。这里已建起两栋高楼,看起来气派豪华。记者问售楼小姐,这些楼房是不是节能住宅,售楼小姐点了点头,用疑惑的目光看了看记者,接着就去招呼一对打算买房的夫妻。记者听到,售楼小姐只是介绍小区环境好、交通便利、房子结构好,并不介绍房子的耗能或节能情况。而顾客们关心的也只是房子的价格。
太原市节能管理中心主任刘玉伟告诉记者,据他们统计,太原市既有住宅总建筑面积约4500万平方米,其中节能住宅不足4%。有些住宅虽然对外称是节能住宅,但实际上并不符合国家节能标准。
节能住宅既然好处多多,为何会遭遇市场寒流呢?
开发商节不节能一样卖
“建节能住宅,成本每平方米至少增加100元。”大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剑平告诉记者,“建造节能住宅不仅成本高,而且从设计到施工等方面都比普通住宅要复杂得多,有些材料还得从北京买,由此带来的成本自然而然要体现在房价上。”有开发商认为,开发节能住宅,受益者只是国家和购房者个人,因而不愿意为节能多花一分钱。目前的市场形势是,许多购房者对节能并不了解,房子节不节能都好卖。一位开发商的话颇具代表性:“搞节能的钱都是花在‘芯子’里,从外表看与普通住宅没两样。”
“在国外,政府对建造高效节能的建筑物采用现金补贴、减免税、低息贷款等方式进行激励。没有优惠政策,开发商缺乏动力。”一位开发商如是说。
节能实惠看不到
“要是夏天不用空调,买节能住宅就只为省5个月的暖气费。如果能不交或少交暖气费,那就挺划算,但目前是集中供热,都一样交钱,对于购房者而言,节能不节钱,因此没必要买房子时为‘节能’多花钱。”刘女士说,现阶段她不会购买节能住宅。
“节不节能、节多少能还不是开发商说了算。”准备购房的张先生表示,单凭开发商说,他心里感到很不踏实,因为外墙到底有没有加保温材料、节能性能究竟怎样,对于购房者是“听得到看不着”的概念。
还有市民认为,节能住宅由于对材料、技术和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肯定会导致成本的提高,增加的成本又转嫁到购房者头上,如果购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购房款就要增加好几万元,省下的空调费与购买的“节能”费相比,微不足道,不划算。
不节能就别开工
太原市节能管理中心主任刘玉伟认为,节能对于房产建设成本的增加是微不足道的,不会对企业造成过重的负担,成本不应该成为节能建筑难以推行的原因。建筑能耗日趋严峻,节约能耗势在必行。
刘玉伟告诉记者,太原市的住宅建筑目前实行的是50%的节能标准,今年他们不仅要严格立项审批,还会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从2006年4月7日起,所有在太原规划区内申请报建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到太原市建筑节能管理中心进行建筑节能备案,并取得建筑节能设计认定书,否则拿不上施工许可证。更为严重的是,今后如果没有节能证,将不能办理房产证。为了营造建筑节能的发展环境,太原市将逐步取消按面积计收暖气费,推行供热计量收费,逐步实施“分户控制、分户计量”。节能中心也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能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