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白电:加速转型谋大局

2007年06月02 00:00:00 来源:中国企业报

日资企业白电战略布局出现三大走向:日企将加速中国市场拓展,利用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提升其白电业务在全球的竞争力;日企对白电业务进行战略升级,逐步放弃利润薄的加工制造,转向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上游零部件以及市场营销环节;我国白电市场竞争将出现新一轮的变革。

今年,有关外资企业白电业务调整的消息不断。先是松下关停了日本的三家白电工厂。随后海尔接手三洋在泰国的工厂,并与三洋白电业务组建合资公司。不久前,东芝又将全球白电工厂全部搬至佛山,扩大小家电产能,提升压缩机规模,建立洗衣机、冰箱工厂。

笔者认为,日资企业白电战略布局出现三大走向:第一、日企将加速中国市场拓展,利用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提升其白电业务在全球的竞争力;第二、日企对白电业务进行战略升级,逐步放弃利润薄的加工制造,转向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上游零部件以及市场营销环节;第三、我国白电市场竞争将出现新一轮的变革,日企在中高端市场的优势会进一步夯实。

日企的白电算盘

日企在白电业务上的发展领先我国企业20年。松下、东芝、三菱、三洋、日立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日资品牌均在白电业务上有所建树,随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向黑电、消费类电子、数码通讯等领域的转型。

纵观日企白电发展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发展之初通过规模化扩张建立市场优势,随后以综合实力为支撑,迅速切入上游领域,逐步掌握压缩机、制冷剂等关键部件的技术工艺,同时在产品外观设计等方面拥有极强的前瞻眼光。

在市场营销上,松下、日立、东芝等企业通过价格战洗牌,快速确定市场格局。然后就严格根据市场格局进行竞争手段的策划和定位,逐步抛弃价格战,转向产品、服务、品质等综合因素的较量。最终,各个日企不仅在市场上获得了稳定份额,还实现了对整个产业链的合理布局。

日企进入中国后将这种模式进行快速复制。出于政策因素建立合资公司后,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工厂。之后快速将压缩机、制冷剂等上游技术带到中国。国内几大压缩机工厂都有日立、松下、三洋、三菱等日企的身影。

然而,由于白电生产制造环节缺乏技术门槛,国内企业通过规模化扩张、价格战洗牌后实现了对市场的抢夺。一度领军中国白电的日企纷纷败退,许多日企白电业务的市场份额和经营利润都遭遇了滑铁卢。

不仅在中国市场,在欧美、非洲等海外市场上,中国企业的价格战扩张也对日企白电形成冲击。日企在白电上原有的生产制造优势消失,利润不断下滑。迫于压力,日企开始战略转型,一方面,减少对白电投入力度,转向黑电、数码、通讯等领域的拓展。另一方面,在白电业务上,重心转向利润较高的零部件环节以及与中国企业组建合资公司。

战略升级路线图

松下、日立、三菱等日企在白电业务的转型正在演变出一条清晰路线图,即以利润为主导、以技术为利器,发展重心不断转向拥有较高利润和一定技术门槛的新环节。无论是松下关停日本工厂搬至中国,还是三洋与海尔组建合资公司,或是东芝加大对中国压缩机工厂的投入力度,这些企业目前已成功变身为综合性高科技集团,都严格遵守这条路线图,确保企业在每一阶段都能获取丰厚利润。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