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业亟待回归保鲜本质
于是,每一次业内大事和潜在消费需求的发现,都使厂商敏感而兴奋,比如2005年3月1日起冰箱能效标识推出引起的节能之争、保鲜技术引发的变频、多温区技术的盛行,以及大容量的需求引起的对开门冰箱的热销等。
2005年,冰箱企业的沉浮荣辱与各自的产品定位和宣传导向干系重大,节能还是保鲜,抑或二者兼得?不仅是消费者的困惑,也是冰箱企业的白头之思。
保鲜还是节能 中外企业热战冰箱市场
调查显示:84.7%的人把保鲜和节能作为购买冰箱首先考虑的因素。但是,在当前的市场不难看到,节能冰箱已经渐渐形成一个日益壮大的军团。高效压缩机技术、变频技术、多循环制冷系统技术和真空绝热技术等为冰箱的节能化做了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在节能冰箱市场繁荣的背后,却潜藏着隐忧:一些企业为了攀比能效数字,大玩抓节能、丢保鲜的障眼法。
所谓节能,应该是在保鲜的前提下,更加省电。但是很多厂家以牺牲保鲜为代价,将能耗标识数字降下去。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节能冰箱市场存在的重节能、轻保鲜的偏差,根源在于冰箱保鲜技术在国内甚至世界范围,一直沿续比较传统的控温控湿方法,一段时间以来技术上没有大的突破、思路上没有大的调整有关。可以说,要真正实现“保鲜”上的突破,只有实力雄厚、技术创新力强的企业才有可能做到。所以,市场上纷纷扰扰的广告宣言很多只是概念上的炒作,不足为信。
专家介绍,冰箱保鲜、节能的关键不在于概念的包装,其本质内涵还得源自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突破。由于部分厂商严重依赖进口或转让的技术,以及过分依赖于有限、不变的生产线,多数中国厂家缺少开发保鲜型和节能型冰箱的工程和设计技能,厂家缺乏设计节能冰箱的专业知识,产品设计和再设计的经验也非常有限,因而消费者要找到一台保鲜效果好又真正省电省钱的放心冰箱还是要大浪淘沙。
一台冰箱的价值终归还要回到它功能的基本点——保鲜,有专家指出,打破家电市场缺口和出口壁垒的主要矛盾已经集中在此。我们期待冰箱生产厂家让消费者的耗电量降下来,更希望生活的新鲜度升上去。国外品牌正是抓住了中国家电企业的软肋,亮出了自己的让消费者动心的“兴奋点”,向保鲜进军,已是大势所趋。
冰箱亟待回归保鲜
冰箱的终极使命就是保鲜,延长水果蔬菜的保存寿命是自冰箱诞生之日起的追求,可以说,冰箱失去保鲜,将无生存之必要。而从国内冰箱的消费导向不难看出,冰箱正离自己的使命越来越远。
纵观国产冰箱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向节能的倾斜是冰箱进入保鲜山穷水尽之际的一个选择,在技术不能实现飞跃、生产线难以更新的情况下,转移消费视线显然要轻松得多。相对国内的舍本逐末之举,国外厂家对保鲜性能的坚持开创值得我们学习。经过80多年的发展,世界冰箱业现已形成了以美、西欧、日韩为代表的三大主流市场,现在在这些国家,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运用先进的生态科技等,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冰箱保鲜技术,并已经有产品问世。
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市场尚无明显动静。中国冰箱业的领航者海尔冰箱以往开发出的竖式生态保鲜功能根据蔬菜的生长原理而设计,有利于延长蔬菜的保鲜周期,这一思路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好头,而“维生素”冰箱是否对中国企业有所启示?面对洋品牌越来越凌厉的技术攻势,中国冰箱企业将会怎样接招,令人担忧也令人期待。
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如果国内冰箱企业不能在以保鲜为主题的高端市场迎头赶上,形成有力的国产品牌阵营,一直在冰箱市场占优势的国产冰箱,将在未来高端冰箱市场上沉默,这意味着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产品发展话语权,还包括高额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