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新政频出难破困局
官方的最新数据还没有公布,但一份来自全国政协调研组最近完成的调研报告结果显示,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指标下降4%的目标难以完成。
就连主管部门的态度也明显不乐观。几天前,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十大新闻发布暨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韩永文坦承,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数字会下降,但4%恐难实现。
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不仅没有下降,相反同比上升了0.8%,且其增幅超过了同期的GDP水平。能耗增长主要表现在钢铁、煤炭、石油、电力等行业。尽管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了0.5%,且这是近3年来单位GDP能耗首次出现下降,但为之欢欣者寡。因为目前单位GDP能耗仅呈现小幅下降的态势,让全年节能降耗的形势异常严峻。
2006年同样难以完成的,还有另一项限制性指标污染物减排。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削减2%。2006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3%到4%,韩永文认为,全年污染物减排指标难以完成几成定局。
盘点刚刚过去的一年不难发现,为了实现节能降耗4%的任务,政府主管部门从2006年年初就加大了节能降耗工作的安排和力度,有关节能降耗的新政频频推出,动作不可谓不密集,手腕不可谓不强硬。尤其是2006年8月,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公布《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之后,国务院迅速发出《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强调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即便如此,两个限制性指标显然双双“难守”。
能耗年降4%目标“失守”存在多方面的因素。此间专家指出,节能降耗是对各项产业的结构调整的结果,而产业调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目前最为棘手的是,投资增长过快带动部分高耗能行业迅速扩张,致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能耗低的第三产业增速仍慢于工业,而能耗高的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又有所上升。从工业增加值看,今年1-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其中重工业增长18.2%,增速快于轻工业3.3个百分点。从高耗能行业发展和高耗能产品生产看,前几年大规模开工的钢铁、有色、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项目,有相当一部分于2006年建成投产。
此外,能源资源价格水平还不尽合理,节能降耗管理力量薄弱、政策措施见效慢,各种政策支撑条件如有关节能降耗的目标考核方式、指标体系等很多基础工作还不到位,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滞后等,都是2006年能耗目标难以完成的重要原因。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