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新政频出难破困局

2007年01月22 00:00:00 来源:制冷快报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年初全国人大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第一次将万元GDP的节能降耗与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作为两项约束型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其中,2006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

官方的最新数据还没有公布,但一份来自全国政协调研组最近完成的调研报告结果显示,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指标下降4%的目标难以完成。

就连主管部门的态度也明显不乐观。几天前,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十大新闻发布暨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韩永文坦承,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数字会下降,但4%恐难实现。

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不仅没有下降,相反同比上升了0.8%,且其增幅超过了同期的GDP水平。能耗增长主要表现在钢铁、煤炭、石油、电力等行业。尽管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了0.5%,且这是近3年来单位GDP能耗首次出现下降,但为之欢欣者寡。因为目前单位GDP能耗仅呈现小幅下降的态势,让全年节能降耗的形势异常严峻。

2006年同样难以完成的,还有另一项限制性指标污染物减排。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削减2%。2006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3%到4%,韩永文认为,全年污染物减排指标难以完成几成定局。

盘点刚刚过去的一年不难发现,为了实现节能降耗4%的任务,政府主管部门从2006年年初就加大了节能降耗工作的安排和力度,有关节能降耗的新政频频推出,动作不可谓不密集,手腕不可谓不强硬。尤其是2006年8月,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公布《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之后,国务院迅速发出《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强调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即便如此,两个限制性指标显然双双“难守”。

能耗年降4%目标“失守”存在多方面的因素。此间专家指出,节能降耗是对各项产业的结构调整的结果,而产业调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目前最为棘手的是,投资增长过快带动部分高耗能行业迅速扩张,致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能耗低的第三产业增速仍慢于工业,而能耗高的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又有所上升。从工业增加值看,今年1-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其中重工业增长18.2%,增速快于轻工业3.3个百分点。从高耗能行业发展和高耗能产品生产看,前几年大规模开工的钢铁、有色、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项目,有相当一部分于2006年建成投产。

此外,能源资源价格水平还不尽合理,节能降耗管理力量薄弱、政策措施见效慢,各种政策支撑条件如有关节能降耗的目标考核方式、指标体系等很多基础工作还不到位,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滞后等,都是2006年能耗目标难以完成的重要原因。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