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从产业发展高度思考企业的问题
2013年,格力更提出了1200亿元的营收目标,并希望在未来5年之内将营收提升到2000亿元。
2012年,正值家电业的寒冬,格力却逆势而上,营收超千亿元,正式进入千亿级俱乐部。
2013年,格力更提出了1200亿元的营收目标,并希望在未来5年之内将营收提升到2000亿元。
是什么支撑着格力的强势发展,显然,格力电器董事长和总裁董明珠的存在是不能排除的重要因素。2013年两会再见董明珠,这个曾经被人描述为“走过的地方杂草不生”的强势女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我觉得我没有满意的概念,如果满意我就可以休息了,我永远不可能满意。”同时,对于格力,她强调“一直不断有自己新的目标,新的要求”。
正是秉持这种新的目标、新的要求,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董明珠将目光放到了产业更为长远的态势,在其提出的种种建议背后,凸显了她对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更显示了她为格力谋求一个健康有序环境的努力。
反对盲目节能补贴
“要预防能效补贴带来成本浪费,拉动内需不能靠财政补贴,而应该交由市场机制。”
“能效补贴在我国是很大的一笔财政支出,数字上具体是多少亿我不知道,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应该对我国产品升级很有利,以前四五级能耗产品可以卖,现在高能效的产品一下子提到二级以上,虽然三级还可以卖,但消费者心目中已经习惯于买一级、二级这样的高能效产品了。”两会期间,出现在记者面前的董明珠,一张嘴就开始谈及国家对空调行业的产业政策。
对于这一政策,一方面,董明珠看到了其教育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她更强调这一政策的潜在危害。
“过去的补贴过程中,带来了大量成本的浪费,主要是市场出现以次充好,低能效冒充高能效的产品,五级的冒充二级,因为一台空调确实没有更有效的办法使它保证是二级的,或者是一级的,用眼睛是看不到的,不可能把上亿台的空调拿来一台台检测,这个成本过大,是不可能的。”董明珠强调说。
“在我的印象中,某企业享有补贴政策那一年,盈利8个亿甚至更多,但政策一拿走就亏损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是否可以说国家的政策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消费者那里,而是到这些企业那里去了。”
事实上,2010年甚至更早,格力就是空调能效补贴政策的反对者,针对一些企业虚报销售数据骗补的现象,先后提出“虚标能效就是给国家抹黑”“空调节能补贴被有的企业异化 ”“家电骗补乱象严重:五级能效空调报一级”。
董明珠指出,一些企业利用用户对技术的不了解,采用扭曲的观念引导,让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标准无所适从,导致专心做研发的企业产品销售受到冲击,但恶意营销的企业却得利,这实质是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国内产业的整体发展。
2009年,为推广节能空调产品,国家开展了为期2年的对二级及以上能效标准空调产品给予300~850元能效补贴。2010年6月,补贴额度缩水到150~250元。
2011年5月28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空调节能补贴产品细则,规定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1日期间,家用空调定速、变频一级及二级能效产品均可享受政策补贴,补贴力度根据制冷量及能效,最低补贴180元,最高补贴400元。
然而,这些本来是为推广节能产品而实施的补贴政策,由于“能效标识虚假标注付出的代价小、违法成本低”(最高罚款只有1万元),在现实中变了形。
董明珠坦言,即使像格力这样的在行业里掌握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其销售到市场的产品中,60%~70%都是二级能耗的,一级的量并不大,但一些企业标榜自己卖出的全部是一级的,从这个现象来看,能效补贴带有不可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