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无稀土压缩机”技术将获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

2015年02月28 02:11:00 来源:中国制冷网

中国制冷网】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笔者获悉,珠海格力电器(下称“格力”)“无稀土压缩机”技术将荣获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

这不是格力第一次获得国家、省的科技创新大奖。在2015年1月9日举办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格力荣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二等奖,四年内第三次摘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格力也不是珠海唯一一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企业,珠海发电厂、方正科技多层电路版有限公司参与的项目同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珠海龙头国企格力集团的控股企业,格力电器近年来以“掌握核心科技”为理念,以“营造自我超越的创新文化、建立高集成的研发体系、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构建全方位的产品系列”为主要内容,不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先手棋,在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目前,格力突破了直流变频离心机技术、无稀土变频压缩技术、双级变频压缩机等一系列尖端技术,驱动企业壮大发展。至今,格力销售规模增长了116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8%,2014年销售收入突破1400亿元,充分诠释“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格力为代表,珠海正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利于创新企业的“土壤”。据了解,珠海将按照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要求,以创新要素集聚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为重点,以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主线,推动全市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美称,在永磁材料中广泛应用,后者正是构成变频压缩机和空调的核心部件。格力攻克的“无稀土压缩机”技术,摆脱了高效变频压缩机和空调系统对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稀土的依赖,减少了稀土开采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使压缩机和空调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截至目前,该项目共取得了18项发明专利授权、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成为格力获得授权知识产权数量最多的项目。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近年来,以掌握核心科技为理念,格力瞄准行业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了这步科技创新先手棋,在市场竞争力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近年来,格力先后突破了变频空调关键技术、直流变频离心机技术、无稀土变频压缩技术、双级变频压缩机等一系列尖端技术,不仅引领了国内行业市场,在国际市场也属领先水平。

核心技术的不断攻关以及向产品的转化,推动格力形成了新增长点,带动企业获得新的市场优势。成立至今,格力销售规模增长了116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8%,2014年销售收入突破1400亿元。

事实上,近年来珠海加大政府引导,尊重企业在创新的主体地位,如今已出现越来越多像格力一样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创新成果:云洲智能的无人船正驶向全球,博观科技的高端通用芯片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中航通飞的“蛟龙600”成为全球最大的水路两栖飞机……2014年,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46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7%,比重居全省第三。

就在不久前,格力还凭借“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建设”项目第二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在4年内3次获得国家科技奖项。

尽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已是“梅开二度”,但创新体系建设的获奖对格力而言仍是重大突破。“过去是单纯的技术获奖,这次是整个创新体系获奖。有了完善的创新体系,使我们实现了全员创新,拥有了持续创新的能力。”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

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强调,格力集团是珠海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最具创新力和品牌竞争力的企业,要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力,培养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氛围,确保企业在下一轮及更下一轮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

近年来,格力以“营造自我超越的创新文化、建立高集成的研发体系、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构建全方位的产品系列”为主要内容,建设企业自主创新工程体系,推动企业实现从“规模驱动业绩增长”到“创新驱动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变。

在完善研发体系和创新平台方面,格力至今已设立了6家研究院,研发出5大核心系统。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中,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仅研发人员已有8000多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也使其科技成果实现高效转化,充分应用于20大类、400系列、127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

“抓好科技创新,就要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目前,以格力的创新体系为代表,珠海全市层面的区域创新体系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珠海正加快建设“政产学研资”一体化城市创新体系,同时不断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有效促进各项创新要素的融合和集聚。

另外,珠海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记改革、人才立法、两法衔接等改革举措,为企业创新营造了一个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

曹祥云曾经是格力一名普通的搬运工,在格力的创新文化熏陶下,他实现了从搬运工到叉车工的技能转换,并两次获得中央电视台的全能叉车技能冠军,现在他已成为格力的一名管理干部。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对于格力这艘中国空调业的“千亿航母”而言,“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紧缺的人才,并积极培育科技创新的文化和土壤,是其不断取得成功的“秘笈”。

“企业的发展不仅靠技术,它同样依赖企业的文化,所以格力始终坚持培育创新文化,让每一个人都有创新的意识。要打造一个平台,让所有人有创新的想法,并且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释放这些想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董明珠说,“对于人才的培养,对于科研的投入,对于创新环境的营造,格力从来不惜成本。”

在研发投入上,格力也是“没有上限”。一个具体的事例是,格力最新上市的隐形家用中央空调“翼之恋”,经过几十个设计方案的激烈比拼,最终有一个方案获得了较多的认可。但出于对技术和产品的严格要求,该方案未获通过,已经开模的价值300万的模具就此报废。

据了解,在格力8000多人的创新团队中,“主力部队”均是企业自主培养的大学本科生,他们并非高薪聘来的人才,也非政府认定的专家,却屡攀技术创新的高峰。

在格力,一位新员工入职仅数月就大胆提出一个技术设想,尽管这位来自清华的博士生对自己的想法并无十足把握,但公司却立刻拍板并投入了很多资源。感动于这种全员创新的机制,这位新员工最终放弃了其他企业的优厚薪酬,留在格力。

珠海对创新环境的优化,为格力的创新提供了土壤。格力对创新的重视和成就,也带动着珠海万众创新热情的提升,使科技创新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引领力量。据悉,2014年珠海市全社会R&D经费预计超过4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2.6%;每百万人口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763件,每万人口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4.5件,均位居全省第二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资本是第一推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深入推进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了给企业的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珠海着力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配套政策,为更多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本血液”。

作为珠海运营国有金融资产、进行产业投资的核心平台,珠海金控在促进金融科技融合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两年来,从收购航天证券、金谷期货,到投资华润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华发集团财务公司、珠海南屏村镇银行等,再到构建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先导的基金管理群,珠海金控的扩张步伐正不断加快。

在促进科技金融融合方面,珠海金控通过设立市融资担保平台公司、小额贷款与小额再贷款公司、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开展科技金融创新业务,成为珠海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主渠道、主平台和主力军。

以小额贷款业务为例,由粤科集团和珠海金控牵头筹建的粤科金控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4年12月正式挂牌运营。这是珠海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下面向全市的科技型小额贷款公司,重点支持小微企业,服务科技创新,为珠海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