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集中供冷推广受阻
6月23日,山西太原迎来今年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气温高达36℃。
当日上午,踏入火车站候车室,感到丝丝凉意,格外舒适。作为太原首家采用集中供冷的单位,6月20日,这里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集中供冷。
自2000年,太原开始推广集中供冷,尽管有节能环保的诸多优势,但是近10年时间过去了,供冷面积却始终维持在5万平方米内,而太原市集中供冷能力,已经达到100万平方米。
目前集中供冷使用情况如何?是什么阻挡了其推广?
现场体验
整体处在一个清凉的环境中
太原的气温已经连续3天保持在30℃以上,23日,炎热逼人,酷暑难耐。上午11点走进太原火车站候车厅,体验集中供冷的效果。
跨入大厅,室外的炎热顷刻被阻挡在玻璃门外,迎面而来的是候车大厅内的习习清风。清凉舒适的环境令人顿感神清气爽,温度计显示这里的室温是26℃。“车站多年来一直采用集中供冷方式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每年即使在最热的时候,这里的室温也不会超过30℃。”当日的值班站长介绍。
除火车站外,享用集中供冷的还有太原市公安局、龙城国际酒店。从火车站出来,进入龙城国际酒店的前厅,这里同样是一片清凉。
集中供冷与普通的单独供冷相比,人体会感到不同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连续走进两家商场和两家酒店,仔细体验不同之处。
走进位于开化寺街的某商场,刚进门,一阵急促的凉风从旁侧吹过,几乎吓人一跳。在商场里转一圈,整体感觉还好,气温比较低,只是在商场的个别部位,会有冷热不均的感觉。
另外一家商场及酒店的情况类似,单独供冷最大的问题是冷热不均和局部风力过大。相比之下,集中供冷的“冷”令人感觉舒适,冷风均匀、柔和,不是疾风吹过,而是整体处在一个清凉的环境中。
目前状况
实际供冷面积不到5万平方米
舒适、经济、节能,集中供冷优势不少,况且其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其推广却十分艰难。
目前,太原市的集中供冷能力达100万平方米,但实际供冷面积不到5万平方米,而在全省其他10个市,集中供冷至今仍是一个空白。“大马拉小车”是业内对太原市目前集中供冷状况的形象比喻。2000年,太原热力公司上马集中供冷项目时的供冷能力是20多万平方米,却只有太原火车站候车大厅一家单位在使用。随后,在供冷能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太原市公安局、龙城国际酒店相继加入了集中供冷的行列。随着东山热源厂的兴建,太原热力公司已经拥有了1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冷能力,可是,享用集中供冷的用户数量和使用面积并没有增加。事实上,这几个地方享用集中供冷的面积加起来也不过5万平方米。
偏低的利用率也让供冷单位太原热力公司东山分公司头痛不已。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众所周知,只有在冬季采暖期,供热企业的设备才能投入使用,其他时间,设备均处于闲置状态,设备利用率为40%左右。如果能上马并成功运行集中供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原有供热设备的利用率,还能适当增加公司的收益。
算一笔账
酒店一年可直接节省费用23%
对使用单位来说,集中供冷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请一位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以一家占地2万平方米的酒店为例,如果自己制冷,使用现在流行的煤气和柴油燃料,上马两台中央空调机组,一次性购机费用100余万元,按15年折旧,每年平均的费用是六七万元,每年制冷两个月的燃料费用需30万元,人工开支10万元,再加上其他相关支出,一年制冷的费用约60万元。如果采用集中供冷,按照现行每月11.6元/平方米的收费标准,该酒店每年只需46.4万元,直接节省费用23%。“而且,这还不包括节能减排的效果和对酒店人力物力的节约。”
山西省建设厅科技发展处郝处长介绍说,集中供冷的优点,首先是节能。夏季,一些单位和普通住宅使用空调所用的电量,累加起来数字惊人。集中供冷的综合能耗相对要低很多。据测算,太原市现在使用集中供冷的3家单位的平均制冷费用与中央空调和分体式空调比较起来要省40%-50%。如果大面积推广使用,将有效缓解夏季用电紧张问题。其次是环保。一般空调所用制冷剂为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集中供冷所使用的制冷机组以清洁、环保的溴化锂为制冷剂,是一种无公害的制冷方式。第三,提高了供热系统的利用率。在不少北方城市,投巨资建成的集中供热系统每年只在冬季采暖期投入使用,其余时间均处于闲置状态,集中供冷启动后,这一系统在冬夏两季均可发挥作用。
为何遇冷
终端费用高于安装空调
优势诸多,为何却难有作为?
太原市热力公司东山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太原市热力公司目前拥有100万平方米的供冷能力,多年来一直只有3家单位的近5万平方米在使用集中供冷。虽然从去年开始,集中供冷的费用提高到了每月每平方米11.6元,但“收来的钱还不够买煤”。该负责人说,集中供冷和集中供热一样,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公司才能赢利,同时供冷费用才会相应降低。
建设厅郝处长认为,太原市集中供冷之所以难以推广,首先是社会公众认识不到位。目前,北方地区冬季供热取暖属于“温饱型”的消费需求,夏季供冷则属“享受型”的消费,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这种观念影响较深。其次,集中供冷需要使用者在房间顶部安装一套风机系统,这笔费用要高于装空调的费用,普通家庭难以接受。“所以目前使用集中供冷的都是大型单位或者酒店,而非私人住宅。”郝处长说,“只有等集中供冷大规模普及后,其费用大幅降低,百姓才可能享受到这种环保的制冷方式。”
住宅楼在开发时为什么不统一接入集中供冷呢?这是因为,没有哪个开发商愿意增加成本。盖楼时就安装集中供冷设备,势必要增加投资。据了解,在合肥、杭州、上海、深圳等地,已经有普通居民享受到了集中供冷带来的清凉。而从太原市的实际情况来看,“集中制冷”更适合于写字楼、宾馆、饭店、商场等场所。集中供冷,距离太原的普通百姓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
有关人士表示,如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在城市住宅建设、公用事业管网建设和空调研发生产等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开发商,统一规划、设计、管理,集约化经营集中供冷、供热事业,大面积、强制性地推广新型节能建筑,鼓励和助推有条件实施集中供冷改造的单位和居民尽快完成改造,相信集中供冷离百姓也就不远了。
相关链接
什么是集中供冷?
集中供冷有点类似于“中央空调”,在每个房间都安装一个风机盘管,和空调一样,由温度控制开关调节室内温度,管道里面的水循环流动,通过热能表对流入水量进行计费。
“目前,太原各大单位和居民夏季制冷主要采用分体式电空调和中央空调两种方式,与之相比,集中供冷的优势十分明显。”太原市热力公司东山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实施集中供冷在技术上简单易行,与集中供热使用的是同一热源、同一套管网,只需要对原有的集中供热系统做两点小改造即可。一是在热力站增加一个溴化锂制冷机组,形成一个制冷站;二是将终端用户室内的暖气片改为可吹风的风机盘管。
集中供冷的工作原理是将高温、高压热水通过集中供热管网系统输送到制冷站,以此为动力驱动溴化锂制冷机组进行制冷,再将制冷后产生的低温冷水输送到终端用户,通过风机盘管吹出冷风来,以满足用户的用冷需要。鉴于此,只要有集中供热的地方都能同步实现集中供冷,只不过,用户室内的暖气片改为风机盘管系统后,其今后在冬季采暖时,也随之变作了由风机盘管吹出热风的方式。
目前,太原的集中供冷期是每年6月20日至8月31日,并可根据用户要求适当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