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FCs替代中国制冷路在何方?

2008年01月14 00:00:00 来源:电器

2007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十九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会议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前于2030年完成HCFCs的淘汰——仅仅三个月后的2007年12月7日,由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主办的ODS淘汰暨HCFCs替代技术发展国际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企业的代表们就开始为中国的HCFCs替代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限期逐步淘汰CFC和HCFCs等物质)和《京都议定书》(要求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但不对温室气体的产生、使用采取强制性手段)的双重约束下,中国的HCFCs替代之路将向何方?

是否应采用HFCs?

与会的美国及日本企业代表均表示,虽然HFCs产品具有一定的温室气体效应,但目前,在没有更好的替代制冷剂的情况下,美国及日本的空调产品中主要采用R410A、R134a等HFCs产品代替HCFCs。来自开利、特灵、麦克维尔的技术专家表示,空调企业主要选择了R410A作为家用空调的替代制冷剂、R134a为中央空调的替代制冷剂。“在中国,开利50%~60%的中央空调产品已经采用R134a替代R22。”开利公司一位高管介绍说。

据悉,空调产品的替代制冷剂大致归纳为合成的和天然的两种。合成的替代物主要指R410A、R134a等HFCs类制冷剂,天然制冷剂有NH3、CO2及R290、R1270等碳氢化合物等。虽然替代成本较低,且可以实现较高的能效比,但R410A、R134a等HFCs类制冷剂并不是完美的替代制冷剂。由于HFCs具有一定的GWP值,HFCs物质已被列入《京都议定书》的温室气体清单。“但目前,我们只能使用HFCs类制冷剂,R290、R1270等碳氢化合物易燃易爆,且设备改造成本较高。氨制冷剂存在毒性问题,而CO2制冷剂则存在能效提高难和改造成本大的双重问题。”麦克维尔一位技术代表说。

日本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代表认为,HFCs排放占整个温室气体排放的比例很小,1997年约为1%,2030年预计也仅为2.4%。“即便高GWP气体,也只有当制冷剂排放时,才构成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如何减少HFCs类制冷剂的泄漏排放,如何更好地采用管对管的输送方式,而不是淘汰或禁用;不应把GWP作为衡量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惟一指标,应注意泄漏等环节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占的主要份额,提高能效是关键。”

DanielColbourne的建议

来自德国GTZ的技术专家DanielColbourne则发表了和美国、日本代表完全不同的看法,他明确指出,HFCs类制冷剂可能将面临二次淘汰的命运。DanielColbourne表示,即使不考虑《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第11(b)条款中也规定,“综合考虑全球变暖潜能、能源消耗和其他相关因素,要求替代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包括对气候的影响”,而HFCs类制冷剂恰恰是可能对气候产生影响的气体。据DanielColbourne介绍,R22的GWP接近0,而几种替代HFCs的GWP值都高于R22,因此使用HFCs将导致温室气体实际排量的增加。

此外,生产HFCs过程中还会产生臭氧破坏物质(所有常规HFCs的中间产物都有CFCs和HCFCs,这些物质不可避免地要排放到大气中)。

DanielColbourne还表示,天然制冷剂的使用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总的来说,使用天然制冷剂所涉及的问题(比如,安全性、成本增加等)通常比使用HCFCs的要多(见表1),这是天然制冷剂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但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解决,“我们研究认为,只要控制好充注量及相关技术条件,可在90%以上的制冷空调设备中采用天然制冷剂,使用天然制冷剂初投资可能更高一些,但在中期能达到基本持平。”

因此,DanielColbourne建议,中国的HCFCs替代,应该跳过HFCs,选择天然制冷剂。“在欧洲,很多大型超市已经承诺不用HFC,例如Tesco、Somerfield、Aldi、Lidl等,对中国而言,选择天然制冷剂将是有利的选择,中国的出口产品可以满足用户未来的需求,也不必向西方的化学产品制造商支付使用费。”DanielColbourne说。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