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飞老员工谈“罢工门”:多方利益博弈
根据从新飞电器有关负责人处了解到,2012年10月15日河南新乡工厂已经恢复生产,因工资引发的罢工事件暂时告一段落。丰隆亚洲、新飞员工、媒体多方呈现的一场“罗生门”并没有因此结束,各方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描绘的场景,使得新飞罢工门事件越发难以明晰。
从丰隆亚洲、新飞员工、当地政府的诉求点和争执点上不难发现,背后则是多方利益博弈的失衡,关闭冰箱生产线成为了此次罢工的导火索。
新飞工厂工资上涨幅度低于其他同行,原因无外乎企业效益差,为何当年在国内市场风靡一时、成为新乡名片的企业落入亏损境地?
丰隆亚洲高层对此给出的说法是,一大环境不佳,市场饱和度高,家电下乡结束,补贴缺失。二是新飞坚持使用高品质的材料、压缩机等,为了维系品牌品质在利润上做出了牺牲。
新飞员工却是另外一种看法。记者联系了一位在新飞电器工作了20多年的员工,S经理第一份工作,也是目前唯一服务过的企业就是在新飞。他的看法与百度贴吧里许多新飞老员工类似,大环境不佳和成本压力并非新飞一家企业所面临。事实上,在品牌知名度、渠道网点布局方面,新飞优势比三线品牌高出一大截。
在上世纪90年代新飞职工的工资就能达到1000多元,堪比南方的深圳,在河南新乡这样一个地方就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
新飞冰箱拥有军工背景,品质多年来有稳定的保障,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通过家电下乡在乡镇市场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S经理认为,近年来新飞没有过硬的新品,广告投放几乎绝迹,渠道开拓资源缩减,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实现突破?2005年前新飞一直是当地的纳税大户,现金流状况很好,政府没钱的时候还找新飞,银行向新飞提供免息贷款,最终被拒绝。
丰隆亚洲派驻的负责人对企业低迷表现,非但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补救,反而不断的裁员、停产,这让新飞员工无从接受。
更让S经理颇有怨言的是,丰隆亚洲挑选的管理层傲慢的态度和不近人情的做法,无异于把员工逼到死角。企业管理文化之变,让新飞员工心生寒意。
传统企业文化的留与去
百度贴吧、S经理口中,记者均得到类似的信息,即老新飞就像一个大家庭,许多员工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企业,以企为家是共同的信念。
S经理如此评价,许多老员工其实要的不多,无非就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如果能过下去,谁愿意和企业闹翻?
“想当年新飞冰箱创始人刘炳银为了企业放下身段,为员工举行生日宴会,在澡堂里和基层员工一起泡澡,大家一条心为了新飞吃苦受累也是值得。”
如今的高层是如何呢?工资太低、福利削减,员工为了在夏天要一份绿豆水,得到的答复是“没绿豆水热不死人”。“这就是资本家的作风”,s经理感叹到。
S经理介绍,由于新飞前身有军工背景,当年自己进入企业的时候还有政审环节,只要成了新飞人,大家就没有要离开的想法,相比其它的乡镇企业,新飞员工的整体素质相对要高些。
丰隆亚洲进驻后,为了控制新飞电器,首先采取了高层换血,新飞一批宝贵的人才和资源流失,引起基层员工不满。让员工痛心的是,新上任的负责人往往以门外汉居多。S经理表示,新飞电器近万人的员工,还有他们的家属,怎么放心让门外汉掌控企业?
丰隆亚洲高层认为新飞电器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显然过时,与市场竞争脱节,丰隆亚洲希望以国际化管理经验,继续提升新飞电器,使得新飞能够走出中原,冲出亚洲。而今年丰隆收购欧威尔就是为了借助母公司东南亚渠道,能够拓宽海外市场,增加产品阵容,帮助新飞冰箱走出困境。
不可否认,新飞电器身上仍有不少老国企的影子,而丰隆亚洲缺乏制造企业管理经验,希望用国际化的文化和手法去除新飞身上国企的“通病”,激活企业展翅高飞,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可各方利益和目标的南辕北辙,使得愿望难以实现并引发矛盾激化。
谁更适合接手
从10月20日起新飞工厂工人的工资就能上调,让他们异常不满的几位负责人被撤职,丰隆亚洲强调会通过提升内部效应的方式,积极完善职工待遇,提升企业效益,朝着扭亏为盈的方向发展。
记者了解到,新飞电器各地终端零售业务员的待遇并不在调整范围内。上述新飞电器的S经理明确表现,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与业内人士的观点一致,S经理坦诚工资并非是新飞员工唯一的诉求,改变不佳的业绩才是治本的关键。
提升业绩就涉及到how和who的问题。制定出符合新飞发展的策略不是难题,谁能够带领新飞走出泥沼似乎才是目前多方的焦灼点?丰隆亚洲高层始终明确,收购新飞电器就是为了强大企业,外界关于丰隆亚洲出售新飞的版本很多,但没有一个成为现实。丰隆亚洲不仅没有甩卖的意思,而且还将继续增加投资。
新飞电器员工起初对外资老板的排斥程度并不明显,但是丰隆亚洲的表现难以让人信服。母公司种种迹象显露出包装、扩大,却鲜有实质性的内部提升举措。新乡政府和丰隆亚洲关于品牌使用权的争夺和纠纷早已浮出水面。新乡市政府正在成立一家实业公司,生产与冰箱相关的产品。部分新飞员工愿意丰隆亚洲早日出手卖出,或许企业还有重生的机会。
S经理却没有那么乐观:企业的问题不少,一股力量无法改变太多,新飞员工对丰隆亚洲方没有信任感,彼此的隔阂不会消失。与其眼睁睁看着积重难返的新飞一步步没落,员工期待新的“救世主”,或是新乡政府,或是由新乡政府牵线的其他企业,谜团和纠葛始终围绕这家曾经高飞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