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人性化供暖相天而变

2007年04月03 00:00:00 来源:制冷快报

2007年初,北京经历了半个世纪中最暖和的“数九寒冬”,正值“五九六九难出手”的京城,7天内3破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最高气温纪录,成为最暖和的采暖季。

3月上旬,北京市的天气一直较为正常,因此,供暖在3月15日如期停止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停止供暖后的数日里,北京夜间的最低气温一直在零摄氏度左右徘徊,冷冰冰的屋子使北京市民丝毫感觉不到春天的温暖。加之“倒春寒”的出现,人们便不禁要问:供暖何时才能“相天而变”?

是技术上做不到使供暖随需应变吗?现在短时天气预报已经在国内露面,对于供暖与否这样的预测应该不是难事。事实上,供暖所涉及到的复杂的制度体系和高昂的供暖费用等问题才是真正的困难所在。

据了解,北京的供暖时间一直以来都是按照法规执行的。北京市人民政府规定,当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为供暖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或按照人民政府的要求提前或延长供暖时间。但是,除了2006年北京市供热企业按照北京市供热办公室的规定将供暖时间延迟1周外,近几年来,大多数企业都还只是按规定时间供暖。

灵活的供暖固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天气不等人,如何让百姓生活舒适才是公共服务的最终目的,也更加考验城市管理的应变能力。

在如何让城市管理提高应变能力,向人性化方向转变上,上海已经开始了新的尝试。今年春运期间,上海城市交通系统为了方便乘客,不仅调整了许多公交车的首末班时间,更是建立了信息绿色通道。地铁部门可以与铁路部门及时沟通火车的进站情况,当有火车误点时,适当地调整地铁末班车时间来“等”火车。

非典之后,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的应变能力,中央政府领头建立了一系列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组建了各级专家组。但是,除了这些诸如非典、台风、地震等大规模的突发公共事件外,如供暖后遭遇寒流使百姓受冻这类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的事情也应是城市管理之“急”。这些小事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质量。

城市管理的人性化重在突破“人的难点”。只有真正做到随“急”而动,才能让百姓更满意。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