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热水器企业博弈节能市场
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绿色消费,三大环保节能手段一旦获得政策及财政上的支持,得到破解的不仅仅是燃气热水器行业几十年发展的顽症,更重要的是它将引发国家在能源环保问题上的重新思考。日前,来自于两会政协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副主委谢朝华律师关于国家制定节能补贴政策、普及推广节能环保热水器的提案,引发广泛关注。燃气热水器行业纷纷表示,一旦落实,这将改写目前热水器行业格局,摧生一个新的百亿节能市场。
节能热水器遭遇消费门槛
2007年岁末,一场冰冻灾害袭击了南方地区,导致大面积电力供应中断,更让亿万使用电热水器的群众体会到没热水澡可洗的痛苦。转眼间夏季用电高峰再次来临,电热水器使用缺陷将再次凸显。同时,持续飙升的气价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广州为例,15公斤的瓶装液化气零售价已经飙升到"119大关"。
政协委员谢朝华在他的"节能补贴"两会提案里算了一笔细账:把200升水从10度加热到45度,需要的热量大约是7000千卡。以达到国家二级节能标准(热效率不低于88%)的节能热水器为例,用液化气将需要0.3立方米;用电则需要9.04度;这意味着,用液化气洗澡需要3.38元;用电则成本最贵为4.52元。如使用万和研制成功的热效率高达107%的目前国内能效比最高的冷凝式燃气热水器,洗澡成本还将更低。以用户每天使用0.5小时,气源为液化石油气计算,6万台达一级能效标准的冷凝热水器每年可节省约10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少排放约350万立方米二氧化碳气体,不仅减少温室效应,使用户节省开支,保护环境,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现实与市场是相悖的。国家燃气热水器一级能效标准是96%,目前新一代冷凝热水器能效做到107%,但是市场不买账,产品推出来3年了,现在占公司销售比例还不到3%,据燃气热水器的龙头企业万和营销总监宫培谦透露,万和在冷凝热水器的技术攻坚上做了8年,累计投入超过5000万元。我国燃气热水器行业从1979年起步,经历了敞开式(以直排式为代表)到半敞开式(以烟道、强排式为代表),从到封闭式(以平衡式为代表)到如今的节能式(以冷凝式为代表)的四次技术飞跃,都无一不在强调安全,强调节能。
"现在上市的无论是太阳能热水器还是冷凝式热水器确实节能环保,但就是价格太贵了,最便宜的也要2000多元,对于平常精打细算惯了的普通老百姓来讲,很想省钱,但确实消费不起,一个三级能效燃气热水器才300多元",北京一个国美门店经理如此对记者说。
政协委员倡导热水文明
政协委员谢朝华律师上世纪80年代留学法国,后在联合国担任法律顾问,有着国外多年生活经历的他,对国外的热水文明有着深刻的感受,用节能补贴推动"国人的热水文明"是谢委员本次提案的主要目的。"谢律师指出,在国内,热水只是用来饮用和沐浴,其它都使用冷水。长此以往的结果是导致我国部分居民健康指数偏低。因为热水的清洁和杀菌效果是冷水的5倍。热水的充分利用,可以降低家庭主妇患关节炎等疾病的机率,减少家人接触细菌的机会,创造清洁卫生的居家环境。而在欧美国家,冷水只用来冲厕所和饮用,其它都是靠热水来完成。国外一个家庭需要的是一个24小时热水中心,刚性的需求也促使节能环保热水器的诞生和普及。
从谢律师采集的一些热水器企业出口信息数据来看,目前国内燃气热水器企业出口产品中,越是能效高越在国外市场受欢迎。以万和的新一代冷凝式燃气热水器为例,在北美市场的售价高达1700美金,市场同样反馈热烈。谢律师指出,并不是美国人觉悟高,也不是他们特别有钱专挑贵的买,而是政府的节能补贴政策惠及到了这些愿意买节能产品的消费者,他们每买一台具有一级节能能效的热水器,就有300美金补贴直接给用户。如此一来,破除了价格障碍,使这些产品既节能又节钱。
其实,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开发利用"绿色能源"的力度,也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激励措施。密苏里大学环境与能源技术学院的副院长,美国能源部效率项目研究员徐云生博士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过一个小例子:2004年美国海军要改造一批公寓的热水系统,需要采购新的热水器。但是政府并没有选择市面上已有的产品,他们向供应商提出,谁家的热水器能做到从污水里提出70%的热量,谁将成为供应商,而当时美国的技术只能取得污水热能的30%-40%。于是,美国政府就以此来鼓励节能新热水器的研发。另外,美国出台的节能法也规定,购置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设备,居民该项支出额的30%可以抵所得税。在德国,从今年开始,居民安装每平米太阳能集热器,政府补贴105欧元。在日本,政府根据正在实施的"阳光计划",给予购买太阳能电池装置的居民2/3的补贴,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使其产销量占世界第一位;在以色列人均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面积已达到1平方米左右,以色列议会还制定了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法令,使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家庭普及率已超过85%。
节能补贴欲打破市场樊篱
相比欧美国家,中国热水器有着巨大的节能空间和庞大的市场需求。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绿色消费三管齐下,将有效地改变现在热水器行业高能耗现象,谢朝华对自己用"节能补贴"这一经济与政手段调节推动热水器行业节能普及信心十足。
一在贷款上,给节能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绿色信贷已经是国际潮流。截至2006年11月,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至少43家大型跨国银行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和欧盟的进出口银行都已经把环境因素纳入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程序。国际经验证明,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国际组织倾向于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环保。经济杠杆就是指政府主要利用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手段来迫使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自愿减少污染,而不是事后再对污染进行治理。和传统的行政手段相比,环境经济手段具有节省行政成本、优化资金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公众参与水平等多项优点。虽然截至2007年3月底,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放的贷款额度达13326. 39亿元,占其全部贷款余额11%,但是这个份额还是偏低。
二在税收上,对节能环保热水器给予一定税费优惠。国外绿色生态税收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有相当多的国家开始通过税收政策来保护环境。例如,1972年,英国率先开征了二氧化碳税,随后法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瑞典等国也先后开征了二氧化碳税、硫税等;德国对矿物油料加征生态税,并开始对一次性饮料瓶征税,每个瓶子征税额度从0.15马克-0.3马克不等。但对于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中国的高能效节能产品在法律上还未被认定,还没有享受财政税收的优惠。如果给其增值税先征后返,或者在销售环节上对其免征营业税,就能降低其销售价格。
三在消费环节,节能补贴将是教育和普及节能环保产品最有力的武器。给予购买节能环保热水器的用户一定补贴,要让节能热水器比非节能环保热水器具便宜,这样人们喜欢买、又买得起,不会抱着便宜又有安全隐患的非节能产品撒手不放。据了解,在政策还没有落实的情况下,企业自发的节能补贴行动已经开始。从去年8月开始,广东万和集团联手国美、苏宁等几大家电卖场巨头开展全国性的"节能补贴"普及冷凝式节能燃气热水器活动,凡到国美、苏宁等卖场购买达一级能效标准的万和冷凝式热水器A9的消费者,均可以按不同区域与型号的补贴标准而获得每台600―800元的节能奖励。而通过节能补贴的万和冷凝热水器的实际购买价格与非冷凝产品相差无几。
绿色消费摧生百亿市场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燃气具分会理事长、万和集团董事长卢楚其指出:国家财政补贴高打破节能热水器的价格障碍,绿色消费唤醒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这将催生出一个百亿元的节能热水器市场。数据显示,中国是热水器生产大国,产量占世界热水器产量的1/5。2007年国内零售市场继续保持5.3%的稳定增长幅度,市场已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热水器已由一个高档的奢侈品成为居民乔迁新居、厨卫装修的必备产品。目前,全国城镇热水器拥有率为72.3%,45%的城市居民家庭表示要在今后几年购买热水器,市场平均每年的最低需求维持在1000万台左右。
卢楚其同时向记者表示:节能热水器单靠企业的倡导,很难改变节能热水器目前在中国的境遇,要想走进更多消费者的家庭需要政策的扶持和企业的倡导双重作用。特别是,如果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民购买的热水器产品进行一定补贴。这样的节能环保政策也能在环保和新农村建设两大任务中取得双赢。而像太阳能、冷凝式燃气这水器这样的环保节能型热水器,将进一步推动热水器产品的升级换代。
据《2007年热水器市场与技术白皮书》统计,2007年1-9月三者的零售市场份额分别为:61%、38%、1%。但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投产使用、东海和渤海天然气的成功开采等,各地的燃气质量得到很大的改观和统一,从而为有实力的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拓展燃气热水器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各地燃气公司都开始提供一整套的安装、推广服务,居民的使用成本明显下降,进一步在推进燃气热水器的普及进程,加速了行业的洗牌。
业内人士表示,三绿齐下的手段是照顾到了节能环保热水器从生产到消费中的各个环节,这在提高行业标准的同时,也会大幅度降低节能产品的价格和市场准入门槛,更重要的是,改变目前热水器行业的现状。以太阳能热水器、和冷凝式燃气热水器为代表的高能效环保节能热水器,势必将成为热水器市场的主导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