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垄断空调转型高端
转型:挺进高端
2006冷冻年度,各主流品牌尤其是国内品牌纷纷加大 了对高端市场的投入。美的“天钻星”空调的发布旗帜鲜明地表示要做高端转型,志高同样以一款“三超王”表明了挺进高端的欲望,就连一向擅长“价格战”的奥 克斯也明确提出了要走中高端价值战路线。赛诺数据显示,2006冷冻年度高端空调市场国内品牌的占有率同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进入2007冷冻年度 (2006年9月之后),空调厂家依然坚持中高端路线。美的、海尔、TCL、LG、长虹等主流厂家已纷纷发布高端新品,如美的“清润星”、海尔“07鲜风 宝”、LG2in1空调、长虹SPA空调等。2007冷冻年度将是高端产品真正的比拼年。
价格:明显上涨
2006整个冷冻年度国内空调市场几乎都在围绕着“价 格”大做文章。短短半年时间,空调市场已经历了至少3次涨价,第一次是2006年初厂家推新品;第二次是2006年5月份;第三次是2006年6月份。后 两次皆因铜价上涨而起,每次涨价幅度均在5%-15%之间。紧随空调厂家涨价之后的是,商家每次“力挽狂澜”似的降价。厂商不断地在“涨”与“降”之间 PK。最后,赛诺数据显示,2006冷冻年总体市场均价比2005冷冻年上升了10.4%。从空调厂家最新发布的2007冷冻年度新品来看,价格又有了新 的上涨趋势,因为各厂家发布的基本上都是高端新品,均添加了极为丰富的健康功能附加值。
旺季:销量下滑
2006年的“凉夏”真正让空调市场感受到了嗖嗖凉 意。整个6月和7月,西北、华南地区洪灾不断,沿海地区则受台风侵袭,全国范围的连绵阴雨致使空调销售陷入了僵局。“凉夏”使得本应是旺销季节的6月和7 月,并没有出现往年“井喷”的销售情形,反而是商家大搞促销试图消化商业库存的场景频频上演,这一现象也就直接影响了整个冷冻年度的空调内销市场。《中国 电子报》、《电器》、赛诺联合发布的《2006冷冻年度中国空调市场白皮书》显示,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内销量为2483.6万台,同比下降 7.9%。销量的下滑,进一步说明我国空调业仍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
洗牌:寡头垄断
经过2006冷冻年度惨烈的市场竞争比拼,又有一批空 调企业从人们视线中消失。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2006冷冻年度空调行业从2005冷冻年度的63个品牌,减少到现在的52个品牌,品牌淘汰 率是22.64%。与此同时,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已经形成寡头垄断之势。赛诺数据显示,前三位品牌合计市场份额由2003冷冻年的34.6%上升至 2006冷冻年的55.8%,行业龙头地位更加稳固,已形成寡头优势;而前十位品牌的合计份额在此三年间上升了近17个百分点,达到85.1%。与强势品 牌相对应的是,传统二线品牌喜忧参半,中小品牌阵营进一步萎缩。
制热:新技术频出
2006年9月之后,先是美的空调发布新高效冷静星空 调,在-25℃的低温环境下依然能够正常工作;格力亦发布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制热技术;格兰仕对外强调其光波加热是电辅加热的2.5倍;海信则表示 变频技术可实现零下18℃制热强劲;科龙称其双高效空调制热能效比高达4.5。
环保:淘汰R22
2006年8月,受部分城市提前实施冰箱禁氟令的影 响,在空调业也刮起了一股提前淘汰R22制冷剂的风潮,部分国外制冷剂企业开始大力推销其R410a产品。此事引起了中国家电协会的高度重视,于2006 年9月5日召开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HCFC(R22)管理(淘汰)战略研讨会。其观点十分明确:环保制冷剂替代是必然趋势,但现阶段条件还不成熟,暂时不 能提前替代。目前环保制冷剂的所有专利均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2016年冻结HCFC物质的消费量,2040年才实现完全淘 汰,现在距离全面冻结还有10年时间,空调厂家不必着急。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