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建设节约型社会现状概览
德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中所需的绝大部分能源需要从国外进口。为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德国政府历来将节约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作为最优先考虑的目标之一,并在长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做法。经济性、保障持续供应和环保是德国制定能源政策的三个同等重要的目标。尤其是1998年主张环保 节能的绿党上台执政以来,德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如《可再生能源法》、《生物能源法规》、“10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等一系列有关环保和节能的法规与计划,为引导德国进一步走向节能环保型社会确立了相应的法律框架。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能源企业有责任优先推广可再生能源,政府则向开发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提供相应的补贴。为了鼓励使用新型能源,德国政府还先后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促进方案》、《家庭使用可再生能源补贴计划》等多项法规,力争使可再生能源成为民众使用的主要能源。 虽然目前德国风力发电的电价要比常规电厂的电价高出近50%,但电力公司必须无条件以政府制定的保护价购买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德国目前风能发电已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4%,并正准备在德国近海建设超大规模的风能发电设备,计划在25年后将风能发电量提高到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4。 在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德国还十分重视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有:推动能源企业实行“供电供热一体化”,通过向能源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援助、帮助购置相关设备等措施,鼓励能源企业将发电的余热用于供暖;促进使用传统矿物能源发电的企业不断开发、使用新的技术,如:高压煤波动焚烧技术、煤炭汽化技术等,从而使能源企业传统矿物能源的平均有效利用率从1999年的39%提高至目前的45%,并计划于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55%;根据节能性能,对市场上销售的家用电器、汽车等实行产品分级制度,要求所有产品在销售时必须贴上等级标签,只有那些技术先进、特别节能的产品才可以获得全国统一的专用节能或环保标识。由于使用节能标识的产品在市场上十分受消费者的青睐,因而也促使生产企业不断投入巨资研发、生产更加节能、环保的产品。目前德国市场新车的油料消耗量比1990年时平均下降了20%以上,而且这一趋势仍在继续;建筑节能方面,则是改变了以往控制单项建筑维护结构(如外墙、外窗、屋顶)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转变为对建筑物整体实际能源消耗量的控制,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等新方法,实现建设真正生态节能住宅的目标。(戎昌海) 日本:想方设法提高能效 节能政策在日本能源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对日本确保能源供应大有帮助,而且通过节能设备的开发,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日本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所以,日本在制定能源政策的时候,在确保能源供应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优先考虑的课题。日本节能的主要做法有: 改善设备效率。日本早就制定节能法,要求耗能设备的性能达到最节能的标准,如空调到2007年要达到63%的节能效果。各种电器是否达到节能最高标准,电器上要标写清楚,让消费者一看便知。各种电器待机时消耗电力占家庭耗电的10%,因此产业界都在为削减电器待机时的耗电量绞尽脑汁。日本节能中心每隔半年公布一次节能家电排行榜。电器在商店销售时,在标明价格的同时,也把节能效果换算成电费标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当然会优先购买节能产品。这样,顾客的选择往往又进一步促进厂家开发节能技术。 开发和利用能源管理系统,对能源消费大户加强管理。日本现在有专门的公司,以办公楼为对象提供节能服务。政府部门率先接受节能服务,进行节能管理。根据节能法,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有关人士有义务在工程开始前向行政部门提交节能计划书,制定中长期节能计划,并配备能源管理人员。有关行政部门则应在节能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
提高汽车的节能性能。最高节能标准是到2010年轿车节约燃油23%,货车13%。为达到这一目标,日本正大力推广混合动力车和半自动式车。前景最为广阔的是燃料电池车。这种车基本不产生污染。同时,燃料电池车的普及可以减少人类对石油的依赖。目前,日本发明的燃料电池轿车已经上路。 提高国民的节能意识。日本经常通过具体活动强化节能信息的传播,尤其是通过学校教育,向孩子们提供关于能源和环境的正确知识,达到从小树立节能意识,节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目的。在推广节能技术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创能技术和能源循环利用技术。日本2003年实施新能源措施法,规定各电力公司有义务每年增加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比例。到2030年,日本计划新能源要占总能源的20%。(何德功) 法国:多管齐下环保节能 法国许多城市设有专门负责环保节能的副市长,他们经常举办环保节约的宣传演示活动。作为资源弱国,法国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使节能成为国家致富的途径。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奖励节能者,制定规范,使用“经济杠杆”,以及扶植环保企业,是其实现节约资源的主要手段。第一,建筑节能,奖励与规范并重。为了鼓励居民节约能耗,法国政府去年3月份采取了多项切实的奖励措施。比如,若房主消耗的能源比法国平均标准少8%到15%,其房屋财产税等多项税收就可以得到相应减少。同时,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住户也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早在2000年就发起了号召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太阳行动”,法国地方政府和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局每年拨出专款,除培训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修理人员外,还承担消费者购买和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0%的费用。法国政府计划在2006年实现年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万个。 新房子要消除浪费能源的漏洞,老房子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这是法国近几年来全力推行的节能方针。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法国政府2000年通过了建筑节能规范,即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自然条件,评估不同建筑材料的能源利用效率。这套规范细致入微,并在互联网上公布。为了方便咨询,环境与能源管理局还在各地设立“能源信息点”,地方政府、个体经营者、小型企业和居民都可与之联络,获得免费服务,了解建筑材料及设计方案的能源效率等信息。如果要盖新楼,投资及施工方都必须依照节能规范行事,否则拿不到施工许可证。
第二,节约资源,采用“经济杠杆”。通过政策法规规定参与者的经济义务,可以有效抑制浪费,减少污染。 与许多欧盟国家一样,法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公布了《包装条例》,要求包装材料的生产和经营者承担义务,回收并再利用使用过的包装品。这项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根据规定,法国商品或包装生产企业要到“绿色包装”集团注册,交纳“绿点标志使用费”,并获得在其产品上标注“绿点”标志的权利。“绿点”标志是商品包装上印有的一个由两个绿色箭头组成的圆形标志,意为循环利用,在欧洲普遍使用,法国有90%的企业在其产品包装上印有这一标志。“绿色包装”集团利用企业交纳的“绿点”费,与地方政府合作收集包装垃圾,然后负责进行清理、分拣和循环再利用。 法国制定了“谁污染水,谁交钱治理”、“谁用水,谁花钱”的“以水养水”政策。对工农业等企业用水,地方公共水文管理局完全根据其污水排放量和废水污染程度收取费用;而对个人家庭用水,地方公共水文管理局则在水费中增加了污水处理等各项费用。所获得的资金将全部用于执行获得地方水文议会通过和政府总理批准的水文治理计划,并对地方致力于保护水源的各类企业给予大力财政支持。 据有关部门介绍,在法国个人家庭支付的水费中,大约42%是使用自来水费,39%是污水处理费,13%是地方公共水文管理局管理费,5%是增值税,1%是国家引水发展基金。 第三,授权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环保产业。法国生活垃圾的再处理几乎全部由几家大企业承担。其中最大的一家名为“绿色包装”(ECO—EMBALLAGES)集团。“绿色包装”集团是私营企业(类似行业协会企业),通过它,法国2003年80%的生活垃圾得到了循环处理。其中63%的废弃包装类垃圾经再处理后被制成了纸板、金属、玻璃瓶和塑料等初级材料,17%的垃圾被转化成了石油、热力等能源,并直接或间接创造十多万个就业机会。与此集团类似的有实力的环保企业均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杨骏) 比利时:垃圾回收率居世界前列 垃圾的科学分类,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基础。比利时是较早实行垃圾分类的国家,垃圾被分为纸张、纸箱、塑料、金属包装、玻璃以及没有任何回收价值的废弃物等几大类。不同颜色的垃圾袋用来装不同的垃圾,一旦放错,回收工将有权拒绝运送。目前90%的比利时人养成了将垃圾分类的习惯。比利时将垃圾处理的重点放在了商品的包装上。比利时政府成立了两家专门处理工业包装垃圾和生活包装垃圾的专业公司。据介绍,超过80%的废弃包装去年被回收利用,其回收规模居世界前列。 相关循环利用材料的出售每年为比利时政府带来约1亿欧元的收入。至于处理这些垃圾的费用,则来自两家垃圾处理公司下属的会员。比利时法律规定,凡是会产生包装物的企业都必须按工业垃圾或生活垃圾加盟上述两家公司,并按照营业额的多少支付相应的“垃圾处理”费。只有成为会员后,其产品的包装上才可印上一个象征统一回收的“绿点”标志,否则这些垃圾将由生产企业自行负责回收。(潘革平) 以色列:高效利用水资源 以色列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水比油贵”是以水资源短缺的真实写照。针对水资源严重匮乏,以色列政府将水资源的开发、保护、管理和科学使用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开源节流。建国50多年来,以对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成绩斐然,如农业产量增长12倍,而用水量只增加3倍。以色列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经验对我颇具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一,科学管理。具体做法有: 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严格管理。以政府于1959年颁布了《水法》,后又于1971年和1991年两度进行修改。《水法》对用水权、用水额度、水费征收、水质控制等都做了详细规定。《水法》的颁布,为国家设立处理涉水事务的行政和司法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以政府还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促进节水。一是实行用水许可证制度和配额制。二是对水费实行严格的配额奖惩措施。城市水价远远高于农业用水,且另行收取污水处理费。对农业水费的征收实行阶梯价格,分三个等级。 2.设立水资源管理机构。包括:水利理事会,水资源委员会,水事法庭,水价基金会,国营水利公司。政府通过这样的机构对水资源的开发、分配、收费及污水处理等事宜实行统一管理。 3.加强宣传教育,重视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第二,开源节流。这是以色列水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开源:一是建立全国输水系统。该工程于196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它通过水泵把位于海平面以下220米处的加利利湖水抽到海拔152米高处,然后通过管道运往沿海和南部内盖夫沙漠地区。整个输水系统设计周全:输水主管道部分由压力管组成,且深埋地下;明渠部分全部用沥青铺了防渗层,且用塑料薄膜封闭顶部,减少蒸发损失。整个供水系统犹如人体的血管,全国输水系统好比大动脉,各个地区的小型供水系统则如同毛细血管,二者通过输水管道彼此相结合,形成一个由计算机联网控制的、四通八达的供水网络。水资源委员会可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条件和需要调配供水。全国输水系统不仅用于供水,而且能够在早春和冬季排放过多的雨水,补给沿海地区的地下含水土层,以有效防止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海水倒灌。 二是利用海水。海水淡化不仅为饮用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来源,还有利于缓解沿海含水土层的咸化。自20世纪60年代起,以科技人员就一直致力于海水淡化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和成本降低,淡化海水的生产量增长迅速。目前,以海水淡化技术已居世界前列。此外,以还想办法直接利用海水,专门培育了用海水灌溉的灌木和以这种灌木为主要饲料的羊。三是收集天然雨水和人工降雨。鉴于北部降雨较多,以色列充分利用北部山地、丘陵,顺山势以及从岩洞中渗漏出的水流方向,挖掘引水小沟,修建小型蓄水池,并沿水流途径种植果树,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另外,以还运用人工降雨技术,通过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和碘化银,降低云层温度、促使雨滴形成,增加降雨量。四是开发地下咸水。为了节约淡水,以大力开发地下咸水。专门培育了用咸水灌溉的小麦、棉花、西瓜、西红柿等作物,特别是西红柿不仅提高了甜度,而且可储存半月不变质,还出口欧洲等地。五是从国外进口水。以色列与土耳其达成协议,每年从土进口5000万立方米淡水。 2.节流:一是采取措施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质。加利利湖西岸有大量富含硫离子和氯离子的温泉,泉水均排入加利利湖。长期积累加上蒸发强烈,造成水中氯离子含量严重超标,根本不能用于农业灌溉,更谈不上饮用。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以实施温泉水流改道工程,使其绕过加利利湖直接排入约旦河,从而大大降低了湖中氯离子的流入量。另外,以还发明了通过养鱼净化水质的技术。二是开发污水再利用技术。以政府于1972年制定了“国家污水再利用工程”计划,开展利用污水进行灌溉的研究和试验。根据计划,以兴建了污水处理厂和蓄水池,负责处理污水和生产净化水,并将经处理的污水通过管道与全国水网相连。一部分可用于农业灌溉,一部分还可作为非饮用的生活用水。此外,以研究人员还研发出“土壤蓄水层处理技术”,即将经处理后的污水重新注入蓄水层,这样做的好处有二:含水土层可有效地保存水,减少因蒸发而造成的损失,从而成为水源再补给的“地下水库”;土层可起到过滤作用,从而达到额外的净化效果。使用该技术将污水处理后,每年可生产出约1亿立方米净化水,质量与淡水相当。以色列的污水利用率达90%,占农业用水的20%,约60%的城市污水在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于灌溉。三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以色列,滴灌和喷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沟渠漫灌方法。滴灌系统是通过塑料管道和滴头将水直接送到植物最需要水的根部,喷灌是一种封闭式的输水和配水灌溉系统,可有效减少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同时还节约了传统灌溉的沟渠占地,大大提高了农田单位面积产量。四是采取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包括:推广使用节水的水龙头和有大、小两个按钮的抽水马桶;有关部门经常在全国范围内检查水管“跑、冒、滴、漏”现象,减少浪费;明令禁止在洗车过程中浪费用水,专门建立了利用循环水洗车的“专业电脑自动汽车行”,要求车主都去那里洗车;提倡科学浇灌。(陈双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肯尼亚:鼓励私企与非政府组织共建循环经济 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肯尼亚环境部副部长旺加里·马塔伊一直是循环经济的大力倡导者。她多次呼吁全世界支持并实践“4R”理念,即减少环境污染,资源再利用,废品回收和修复使用。 正是由于马塔伊等肯尼亚环保人士的积极努力,建立节约型社会、保护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如今在肯尼亚这个东非国家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私营企业与一些非政府组织开始积极行动起来,成为循环经济的倡导者与主力军。 在肯尼亚,收购固体垃圾加以循环利用的都是私有企业。位于内罗毕工业园区的卡蒙戈废纸公司是肯尼亚废纸收购的龙头企业。厂房里,从全国各地收购来的办公用纸、家庭用纸、旧报纸、旧书本堆积如山。该公司业务遍及肯尼亚全国,在蒙巴萨、基苏木等主要城市以及邻国乌干达都有其收购点。该公司每月收购废纸达2000到3000吨,并利用其生产出草纸30吨。
在肯尼亚,像卡蒙戈这样的废品回收公司还有多家,这些私有公司之间分工明确,有各自的经营范围,形成了良好的规模经济。比如:内罗毕塑料公司专门收购塑料制品,普罗米斯加工厂专门收购废铁,中心玻璃公司专门负责玻璃的循环再利用,肯尼亚橡胶回收公司则负责橡胶的回收处理。可口可乐饮料公司和东非酿酒厂通过一种有效的回收装置,重新使用瓶子,从而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与私有企业直接回收垃圾进行再循环加工不同,非政府组织的主要作用则是为当地私有企业和居民提供循环经济宣传和培训。这样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有保护环境俱乐部、非洲可持续发展基金会肯尼亚分会和垃圾处理行动志愿者协会等。 保护环境俱乐部为内罗毕人提供有关环境保护的新闻、电视节目,并开办陈列环境保护出版物的图书馆。非洲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则为当地人尤其是青年人和妇女提供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宣传和培训。该基金会出版一份双月刊,刊登有关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方面的新闻,并为居民提供有关培训。垃圾处理行动志愿者协会把垃圾处理同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长期为无家可归者和城市贫民提供住所、食品、基本教育、技能培训和卫生保健。由于认识到通过垃圾循环处理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该组织开始涉及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方面的工作。内罗毕这三家非政府组织都有自己的定点联系或支持企业。非政府组织与私营企业携手作战,互相支持,成为肯尼亚循环经济的倡导者与主力军。(王晓顺蔺智深) 墨西哥: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强立法 墨西哥政府2002年就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促进能源的合理使用特别制定了《促进能源使用效率及合理使用能源法》,旨在最大程度地使用能源资源,并减少能源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此法规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能源的合理使用是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事情,其功能包括:针对能源资源的开采、加工、运输、转化、存储、分配、利用及循环再利用,制定严格的效率标准;在制定和执行节能计划和项目的过程中,建立与联邦、州和市各级公共管理机构及社会公共和私人机构间妥善的协调机制,并为这些项目和计划提供支持;推动旨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促进能源合理使用方面的科研技术活动;加强并完善能源使用效率与合理使用方面的官方标准系统,同时继续完善与之对应的产品最低能效认证和销售许可工作;通过培训、文化活动和金融激励,在全社会发展一种合理使用能源的氛围。 此法主要针对:所有能源生产部门,尤其是负责电力能源生产、分配和调控的部门;所有消费电器供货商;能源的终极消费者,包括私人和公共机构;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促进合理使用能源相关的科技研发机构;节能材料、设备和服务提供商。 执行此法的基本途径包括:旨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合理使用的价格调控体系;能源使用效率及合理使用能源方面的官方质量标准体系;各种旨在推动节能及合理使用能源的计划和项目;政府或私人部门提供的经济支持;旨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合理使用实施的环境税系统;政府为推动节能项目所提供的专项资金;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合理使用能源所设立的各种教育、培训、咨询和传播机构。 此外,该法还规定,中央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在每年计划书中必须用专门的篇幅,根据各自行政部门的特点,制定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合理使用能源相关的计划和目标;财政部在制定国家财政预算时应当充分考虑联邦政府各部门为完成这些计划和目标所需要的经费支持;负责能源价格制定的部门应当在制定价格时充分考虑其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合理使用能源可能产生的影响;经济部不仅要监督进口和国产商品对国家能源标准的执行情况,还应当积极推动高能效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转让,并支持那些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益的产品和服务产业的发展; 全国的教育和科研系统,应当在其计划、项目、方法及教育材料中加入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合理使用能源相关的知识,并且在小学、中学和大学中,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断加大相关知识的难度,从而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使用能源的意识,并使其中一些人能够在将来从事产业的研发;劳工部与教育部协调,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职工的节能及合理使用能源知识培训,在全国促进相关产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合理使用能源的研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