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春兰集团“小指标”管理年度检视
2006年是春兰的管理年。一年来,通过广泛推行以强化基础管理与专业管理为切入点,以加强规章制度落实与检查为突破口,不断优化运行机制的“小指标”管理,春兰集团生产经营保持了节约、增长的质态,整体经济呈现出稳健、持续发展的势头。与此同时,所属各单位以集团“小指标”管理项目和文件为指导,制订计划、细化措施、界定权限、明确责任,其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创新潜力不断迸发,竞赛热情持续高涨,从而为2007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计划工作是“小指标”管理的前提项目。2006年以来,集团及所属各单位进一步改善了计划管理体系,大力开展计划综合和指标分解工作。
营业工作以“小指标”推动“大指标”的实现。一年来,春兰集团根据市场需求对营销体系进行了再度创新,在贯彻“售点战略”,建立19个营销管理中心的同时,强化了资金预算及流程“小指标”管理,推动了市场的有效拓展。各营业单位均将考核指标分类化、具体化、指数化,提高考核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强化考核结果的激励保障措施,从而使全年营业“大指标”稳健增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小指标”对生产管理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春兰集团所属制造公司的生产现场按照“5S”(清理、整顿、洁净、规范、坚持)管理法,提高了设备健康水平和运行可靠性,促进了增产节约;工艺环节开展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闭环管理,实现了产品的零缺陷制造;仓储、物流、采购等基础工作通过“小指标”管理,内容更加细化、形式更加规范、监管更加有效。
财务工作在“小指标”管理中充分发挥了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2006年以来,财务工作按照“小指标”管理要求,实行预算管理指标体系,变资金运用的事后管理为资金流向和效果的全过程管理,构筑了以利润指标为起点,规范资金操作,控制经营风险,追溯资金运用效果的健全完善的制度。
“小指标”管理还有力地推动了各单位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2006年来,春兰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加快了新能源产品的深度研究,在大功率、大容量高能动力镍氢电池上取得新突破;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先后完成了豪华型节能空调、智能多联式中央空调、转子式和涡旋式压缩机等产品生产线的技改和新品的开发。与此同时,通过开展产品质量“小指标”竞赛,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
规划人才和干部的职业生涯,优选人才和干部的发展目标,激励其蓬勃向上、敢闯敢试、开拓进取,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是春兰“小指标”管理的又一特色。
另外,“小指标”管理还促进了各单位行政事务的节约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并自上而下地形成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良好风气。
实践证明,“小指标”管理是春兰完善各项制度,提高工作绩效,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008年,春兰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和深化“小指标”管理项目,使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凸显出更大的作用,为春兰实现和谐、节约、循环型经济发展目标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