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政府节能降耗采用“合同能源管理”
【艾肯空调制冷资讯网】“像江苏这样致力于政府机关节能动真格的做法,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风尘仆仆特意从深圳飞来南京,深圳市海博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其麟深感不虚此行。8月1日,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另外16家企业负责人一起,参加了由江苏机关资源节约领导小组举办的“省级机关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向江苏省级机关、省属企事业单位、中央驻宁机构等250多家单位介绍了自己的节能理念。
“对症下药”效果显著
一直以来,节能成本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8月1日,企业和政府相关负责人分别算了笔账,政府机关节能降耗显然怎么算都划算。
“我们作为江苏省发改委的节能顾问单位,并为他们承担了节电改造工程。”南京南大金利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李旻说,2007年3月初,他们与省发改委接触后发现,其电费消耗比例偏高。通过能源诊断,发现一是用能管理上有漏洞,有一个其他单位的配电机房的用电也算到了发改委大楼的账上;二是电能质量较差,导致能耗较高;三是电器设备陈旧,不少空调都不带变频装置。经过这一番“诊断”,仅仅是管理层面就节电5%10%,再通过安装“电掌门”优化电能,又能节省一部分电能。目前,对省发改委技术改造的节能效果已经超过10%。“我们测算过了,仅仅是安装个‘电掌门’,节省的费用还是很可观的。”
机关节能“缺医”不少药
来自深圳的利达欣公司近日透露,他们已经与江苏省委办公厅“挂上了钩”,为其进行空调节电改造,2007年5月1日已经改造完成。“经过2个多月的运行,效果非常显著,一个月能节电4000多度,平均节电30%-40%,一年时间能收回成本!”该公司负责人兴奋地说。
不过,周其麟则认为,眼下政府机关节能改造最“稀缺”的不是节能产品,而是能够全面提供系统服务的节能服务公司。能源服务公司能对用能单位进行评估、检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节能评估报告及节能改造方案,还能为用能单位培训能源管理经理。
如果说节能产品是“药”,那么节能服务公司就是“医生”。据介绍,在国外,这种“节能服务公司”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便逐步发展起来,尤其是在北美和欧洲,已成为一种新兴产业。以韩国为例,2004年已经有159家注册的节能服务公司。但在国内和江苏,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服务公司还有待发展。
“合同能源管理”应运而生
要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使用节能设备可谓首选,然而,设备更新并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内。在这种情况下,由能源管理公司掏钱进行设备安装改造,用能单位再以节能省下的钱返还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
2003年,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与福建创新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改造大楼的中央空调设备,福建创新投入近50万,约定由供销总社以6年的节电收入返还。去年,省供销合作总社又与诺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改进照明系统,该集团投入的40万资金由供销总社以2年节电收入按期返还。江苏省供销社办公室陈科长昨天向记者透露,“通过‘合同能源管理’,今年上半年,省供销合作总社共节约动力电127689度,计人民币84000多元,节约照明电176040度,计人民币近15万元!”
但政府机关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目前还亟待突破支付“瓶颈”。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环境学院副院长龚延风教授昨天向记者表示,政府机关一般是“实报实销”,而“合同能源管理”尽管能把能耗费用降下来,但要拿出一块给能源管理公司,这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符。他表示,“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节能新模式,也是今后机关节能的大趋势,需要从政府层面加以扶持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