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12月施行 速冻食品企业积极备战
就在“思念”、“三全”这两大知名速冻食品品牌相继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而处于风口浪尖之时,11月24日,卫生部宣布《速冻面米制品》“新国标”于12月开始施行。
“新国标”中,金葡菌从“不得检出”变为“限量检出”,并明确了抽样检测的方法和数量。消息一出,不少消费者产生质疑,这是否是“宽容”金葡菌?消费者又该如何控制风险?
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冷冻与冷藏分会举行的学术沟通会上,国内专家集体解读了这份将在12月21日正式实行的GB19295—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食品》。专家表示,“‘新国标’中,规定金葡菌检出限量为每克1000—10000个,也就是可能致病数量的1/100到1/1000,从而控制食品中金葡菌数量不足以产生毒素,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
事件曝光和“新国标”出台,“时间上存在巧合”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在各种未烹饪肉类、蛋类、奶类中都可能存在,即使在人的鼻腔中也会有,细菌本身不值得担忧....。.”在昨天的沟通会上,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前副局长大卫·艾奇逊表示,远不需要“谈菌色变”。
“食源性金葡菌的致病,不是细菌本身,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所产生的肠毒素。”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谢晶教授也认为,只有当金葡菌的数量在每克食物中达到10万个以上的时候才能分泌葡萄球菌肠毒素,因此工业上控制金葡菌危害的关键是尽量降低金葡菌的数量,控制其产毒的条件。
在“‘新国标’允许金葡菌限量检出”这个争议点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秀梅解释,2003年原国标制定时之所以规定金葡菌“不得检出”,是因为技术条件有限,只能对金葡菌新进行定性检测。同时,受检测技术的精度所限,对于微量的金葡菌也无法检出。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金葡菌的定量检测方法已纳入国际标准方法。“新国标从2006年开始修订,通过一轮轮的审查,以及征求意见期,才得以公布。‘金葡菌’事件曝光和‘新国标’出台,两者在时间上存在巧合。”刘秀梅表示,即便不发生该事件,在征求意见期满后,“新国标”同样会向社会公众公布。
“在‘新国标’的制定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速冻食品企业只提供了数据,并没有参与到‘国标’的制定中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针对部分公众怀疑企业“绑架”了新国标制定进行了解答。
进入速冻食品销售旺季,企业试行“新国标”
眼下杭城超市已经进入速冻食品的销售季,业内对速冻面米制品新标准的出台也格外关注。据业内人士介绍,从12月份持续到明年元宵节的三个月的销售额,将占到速冻食品年销售总额的35%—40%。
按照“新国标”的标准,新采样方案中要求对5个样品同时进行检测。“过去,采集一件样品就判定产品合格与否。但因为微生物的污染和分布是不均匀的,如果只采集一件,可能会检测到致病菌,但也很有可能会漏掉已经被致病菌污染的产品,采集5件从均匀度和采样的科学性上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