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调制冷企业的营销模式趋势
空调制冷行业从年初的格力为员工普遍加薪10%,到年末美的的大规模裁员,两者截然相反的境况,背后隐藏怎样的玄机?国家对家电行业的扶持性政策相继到期,制冷企业未来将何去何从?
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以传统家电制冷业为例,全行业面临着出口受阻、国内市场消费不足的局面。为刺激内需,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包括家电领域内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政策。很多濒临绝境的中小家电企业借助家电下乡等有利政策,获得起死回生的机会。传统家电制冷企业巨头也因有利政策的刺激,产品销量急剧增长。可以说,一系列的政策刺激了国内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许多良莠不齐的制冷企业都分得了市场一杯羹,家电制冷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然而好景不长,行业陆续出现增长疲软的状况,在行业内“家电企业由晴转阴”的说法也愈演愈烈。
制冷行业升级在即
据中国空调行业发展趋势高峰会的有关信息,2011冷冻年度(2010年7月~2011年7月)国内空调行业再次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国内终端销售量到4919万套,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4%。2011年是空调行业的分水岭,好景不长,制冷行业犹如过山车,多数企业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行业陆续出现增长疲软的状况,上半年空调市场在政府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政策背景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下半年由于多重不利因素如家电行业刺激政策到期、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金融危机在西方国家持续发酵,家电出口受阻等方面的影响,增速放缓。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空调库存量高达2500万台,创历史新高。由此,家电企业走势由晴转阴。
与其说是家电企业的冬天到来,不如说是家电行业将面临深度洗牌。2011年3月,格力率先承诺“购买变频空调一年免费包换”,之后美的、海尔、志高等相继跟进。2011年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众多企业呼吁产品涨价,甚至有企业表示,不涨价企业将难以为继。然而此时发改委约谈了中国家电行业协会,要求家电企业不得擅自涨价,家电涨价呼声被迫中止。对于二、三线品牌来说,不仅期待的涨价未能实现,还不得不为变频“免费包换”埋单,人力成本也将面临高涨,无疑雪上加霜。行业不景气是把双刃剑,对于整体实力不足、销量有限、赢利能力不足的企业是压力,对一线品牌却是借机实现市场洗牌的机会。
制冷企业的未来营销模式
在当前家电行业以专卖店、传统家电连锁卖场、电子商务三级营销渠道共生的态势下,未来各制冷企业在营销模式方面要做的就是完善渠道,巩固市场份额。
制冷行业的标杆营销模式主要是格力区域经销商合作模式:以资产为纽带、以格力品牌为旗帜,格力负责输出品牌、管理和服务,区域市场由经销商实际操盘,厂家只派少数业务人员对经销商进行辅助指导(另一层目的是监督经销商和督促经销商及时回款)。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将厂家和经销商利益捆绑在一起,让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到市场开发中来。减少了厂家在区域市场上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厂家可以花更多的精力用于产品研发、生产和品牌宣传上,而且厂家还参与区域销售公司的业绩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