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再入“激战时代”(图)
【中国制冷网】低迷经济中,“4万亿元投资计划”应声而现。
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公布了“4万亿”结构调整的有关信息。让中央空调厂商最为关切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终定在1.5万亿元上下这个区间。
慧聪邓白氏研究院通过市场调研进行了预测。该机构认为,“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将‘刺激’商用空调市场的发展,未来两年,铁路、机场建设将会拉动140亿元左右的商用空调市场”。面对这样丰厚的大单,国内外企业已经开始暗中较劲。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后,久违的中央空调市场激战再次来临。
直到今天,有人还在“怀念”几大中央空调厂商在北京奥运会项目的表现。比如,常常以老大哥形象出现的海尔中央空调先后中标21项奥运工程,为民族品牌争了光。再比如,“行业老大”大金等几家国外品牌则在此遭遇“滑铁卢”……奥运项目在令不少国外品牌黯然失色的同时,却让公开“叫板”的民族品牌迸发出无限的激情。
许多国内厂商都希望延续北京奥运会的“海尔效应”。面对“4万亿元投资计划”,它们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大陆希望集团总裁陈斌对《中国建设报》表示,他们将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密切关注国家和各地区项目的进展情况,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密切联系、广泛交流,力求促成更多的合作机会。此前以家用空调而闻名的奥克斯也表达出相近的愿景。他们表示,公司正在有针对性地推出专门为这些大型项目设计的产品,通过最新节能技术的应用,提高设备系统的能效,以先进的性能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中标。
比较而言,美的、格力等国内中央空调一线品牌对此的关注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内地作为他们的“主场”,这些巨头从加大相关产品的研发力度,到积极在关系网中运作,甚至再到斥资参加各类官方或非官方的品牌评选,渲染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其拓展市场领地的意图可见一斑。
然而,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不少业内人士对于国内品牌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竞争的前景谨慎乐观。他们看来,大多数国内企业或多或少地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只能抱有幻想。在这些以政府工程形式出现的大型项目中,以“性价比高”来标榜自己的国货往往难以获取投资方的认可,强势品牌更适合在这类项目中求得生存的机会。与此同时,国外厂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在这个奉行“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钱”的时代,他们的高效和务实已成为对付所有国内企业并左右市场的“撒手锏”。
“机遇永远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三星商用空调部总经理朴营国告诉《中国建设报》记者。他认为在机遇面前,只有充分准备好的人才最有可能抓住它,映射到中央空调界,那些时刻盯住国家政策走向和形势变化的企业,更有可能站在市场之巅。
:
追忆与祈福――5.12大地震一周年祭
:
清洗中央空调的钱 抠也要抠出来(图)
海信重组科龙 解决一家人同业竞争难题
质检局抽检空调产品实物合格率为98.8%
(中国制冷网配图)
铁路,被明确列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中的醒目位置。作为在铁路中央空调领域长时间雄踞的麦克维尔等国外厂商,自然不会熟视无睹。它们忙于在各类铁路行业的集会上抛头露面,与业内人士“联谊”。在去年举行的中国铁路暖通年会上,麦克维尔就轨道交通专业暖通空调技术发展和应用与众多业内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使参会专家、同行对麦克维尔有了更深的“感情”。会议主办方更是表示:“将与麦克维尔加强合作,为提高轨道交通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和节能减排方针政策的落实继续努力。”
“联谊”,让麦克维尔与各地铁路和轨道建设部门成为“亲密的伙伴”。这些年来,它们能顺利中标北京南站、武昌火车站、南京火车站、深圳火车站等项目或许足够说明问题,更表现了它们这种极具“杀伤”性的、务实的作风和运作模式。
与铁路建设相关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吸引着巨头们的关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张雁表示,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此期间反而应加速建设以扩大内需。他说:“未来20年内,轨道交通建设不会减速。”这样的表态让在此领域早已屡有斩获的麦克维尔、顿汉布什等国外厂商更加欣喜若狂。
铁路是“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的一部分,与之相对应,机场等建设领域也将迎来迅猛发展的时期。占领行业中央空调市场高地的“野心”弥漫在国外巨头中,特灵、江森自控等厂商的领导纷纷游走于行业交流会和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特灵中国区业务总裁汤琪在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金融危机对于中央空调行业的影响比较大,但中国政府“4万亿元投资计划”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行业信心,“我们很重视同政府和相关行业领域的交流与沟通,以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拓展中国市场。我对未来很有自信”。
国内外品牌在竞争和发展策略上的不同,在各届中国制冷展上就已显露端倪。除了国内几大厂商之外,国外中央空调巨头屡屡“缺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国外巨头除了总部紧缩财政的表象之外,暗渡陈仓、秘密探索属于自己在各级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的“高端路线”,才是它们更为热衷的。
每一次“激战”,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都是市场逐渐分化的关键。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由早先的“美日割据”到如今的群雄并起,艰苦的拉锯战仍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题。虽然不少国内厂商通过艰苦打拼,已初步拥有与国外巨头分庭抗礼的资本,但是在专家看来,相对稚嫩和脆弱的民族品牌更需要得到国家的扶持。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名誉理事长吴元炜希望通过本报向业界呼吁:“国家应在这个重要时期更多观察民族品牌的表现,多给它们一些机会,毕竟这些企业代表了民族品牌的希望。我希望这4万亿元投资能对民族企业有所提升,不要让国外品牌抢了拉动内需的风头。”
:
追忆与祈福――5.12大地震一周年祭
:
清洗中央空调的钱 抠也要抠出来(图)
海信重组科龙 解决一家人同业竞争难题
质检局抽检空调产品实物合格率为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