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跨界整合任重道远

2014年06月2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近几年,雾霾一直是民众关注度最大的话题,从官方每日PM2.5值的公示到政府相关节能减排政策的相继出台。更有甚者,2014年两会召开前夕,大范围雾霾席卷全国181万平方公里,雾霾于是再度成为今年两会聚焦话题。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中明确表示:向雾霾等污染宣战,铁腕治霾、改善民生是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雾霾问题最严重的当属北方地区。其中集中供暖等燃煤物的大量排放被广泛认定为“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 如何破除雾霾?我想这办法大家都心照不宣,根治雾霾必须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为综合治理创造条件。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唯有加大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替代产品的投入。

鉴于此,各地、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于是很多人认为,太阳能、空气能、水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绝佳的时期到来了,确实也有大把的项目投资机会在向可再生能源抛出橄榄枝,但是,从现有的市场销量来看,可再生能源仍然是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可再生能源行业自身的问题,还是关键。

首先,可再生能源的初投资都比较大。地埋管地源热泵如果是水平埋管的话,需要在建筑面积几乎3倍以上的地下范围内打井,而若是垂直埋管,则需要的初期钻进费用也是相当昂贵。而太阳能热水系统初期的太阳能集热管投资成本也居高不下。相同的还有空气能热泵,相对于大部分空调系统室外的换热设备开式冷却塔来说,空气能热泵的换热设备管翅式换热器成本至少在其5倍。因此,如何采取措施克服短期投入高的缺点,是可再生能源行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其次,国内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时间尚短,很多企业都还是刚刚起步,系统的设计大多仍然停留在简单估算的水平上,没有成熟、成套的设计方法或软件,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什么系统,很多企业都是完全不考虑,直接按照自己有什么就推荐什么的思想来开展工作。如何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好系统,如何进行配套的售后服务和清洗保养,回灌问题的解决、参数不同的计算方法设置、水源的探测、供水过滤等等技术问题都没有完善的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导致很多潜在的客户对可再生能源行业能承接大型工程产生一系列的不信任。

第三,太阳能、空气能、水地源热泵产品的应用、设计都需要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团队,但是国内行业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培训,从业人员的素质、技术人员的能力等参差不齐。加上各厂家制造水平和制造能力的参差不齐,也导致了可再生能源的相关配套设备的质量参差不齐,比如太阳能集热器部分厂家生产的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热性能参数不完全符合采暖的要求,可再生能源的市场接受率不高。

[NextPage]

第四,太阳能、空气能、水地源热泵的市场推广和其他产品相比,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毕竟各地光照时间、气象参数、水源、地源等各项参数不一,推广应用的前期实验、实测、研究等铺垫工作很重要。而对于客户来说,自身意识水平也没有达到某种高度,大部分是因为补贴的驱动而选择使用,若在前期投入中碰到一些应用上的麻烦、补贴不到位等也会主动放弃对该产品的使用。

因此,对于厂家来说,更需要在技术和研究资料上的完善,尤其是样板工程的树立很重要。然而目前由政府推动的一些工程,大部分仅仅是锅炉制热方面的改造整改,制冷方面由于施工安装不便,仍需要采用原有设施,因此工程从一整个的中央空调制冷制热热水三联供,变成了单独的热水工程。太阳能、空气能、水地源热泵等舍弃了自己的大半功能,变成了工程原有机型的一个附属,不可谓不因小失大。况且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工程量也仅仅是九牛一毛。

除了与政府锅炉改造等节能改造工程捆绑外,也有不少的企业把目光放在了房地产市场。一方面,绿色节能建筑的要求让房地产商需要寻求新增卖点。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寻求大的示范项目。搭乘节能减排支持政策东风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借势带动政府、社会、地方、公众的对可再生能源产品的认可和积极性。依托房地产商的资本和集成能力建成几个典范的房地产示范园区,系统的集成做为重点发展方向,从中高端园区逐步到中低端辐射。企业既可以取得可观的社会效益,也可以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由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热源模式过于单一,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往往不能够满足用户负荷要求。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在阴天以及低温环境下的取热不足,而水地源热泵系统在供热时的节能效果却在北方市场的发展如沐春风。因此很多企业也开始寻求综合热源的发展方式,水地源热泵加太阳能空气能等热源的综合利用,这种想法固然可取,但是跨界合作,优势互补尚需要各个企业对此作出更大的努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环保意识在增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为子孙后代留下资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面对着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政府必须拿出巨大的力量和资金进行支持,政府已经开始这样做了。然而对企业而言,企业自身的技术难关攻克以及发展方向的把握也至关重要,是跨界搭载政府快车捆绑节能改造,还是跨界联合地产开发,抑或是整合太阳能、空气能、水地源等可用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这其中无论哪一条路的选择,对企业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

可喜的是,目前市场上已经意识到以上这些问题,国家对水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也提出了“因地制宜,不再盲目”的发展方针。随着国家逐渐取消传统燃煤锅炉供热模式,以及燃油、燃气价格的上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可观。作为可用且可行的节能环保技术,随着市场的发展,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规范化是必需的,因此在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企业、学界、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支持,共同努力。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