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阀门:危机中昂首崛起“塞外飞龙”

2009年06月22 08:00:00 来源:中国制冷网

【中国制冷网】浙东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东阀门)如同一个新生儿,诞生在藏龙卧虎的中国小城-----温州,提起温州,很多人都会把温州和服装、皮鞋、打火机、眼镜、电器、纽扣等词汇联系起来,同样温州的阀门更是首屈一指。诚然,和其它中国名牌相比,阀门崛起的时间开始于1998年之后,但温州阀门行业的发展速度每年却高达20%以上,短短10年的时间,昔日只有几家阀门小作坊的瓯北,已成为年产值170亿元的“中国阀门之乡”。像其它行业一样,这里也不乏一些领军企业,浙东阀门就是“中国阀门之乡”的佼佼者,因浙东阀门誉满大江南北更被业界称之为“塞外飞龙”。

浙东崛起发展也是中国阀门业创业成功发展的一个缩影,浙东的成功和公司掌门人潘秀仁是分不开的,人们都说潘秀仁是个天生的企业家,因为他具有天生的“仁者乐山”的企业家精神,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却凭着一股常人难以想像的拼搏精神和聪明才智,白手起家,敢为人先,成为一个拥有上亿元资产的企业家,将“浙东”从一家小企业打造成现代企业,并成功打造浙东这个颇具影响力的民族工业品牌,让“浙东”走向了世界。

我们与潘总接触虽只有2次,但从浙东的资料中就足以窥见浙东阀门在行业中的佼佼者地位,为此我们专访这位“乐山”的天生企业家,在潘秀仁的办公室,从他谦和的言语和深遂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一个成功企业家所历经的艰辛和喜悦,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未来事业充满无比的信念和高昂的激情。事业善于拚搏、性格“固执”和学而不倦的他,也铸就他为企业带来发展成功的主要元素,也透视出温州企业家积极进取的精神。

谈起他的创业始初,让人无法理解他的初衷,但也令人无比的敬佩他的胆识。他秉承温州人特有的“敢闯敢冒”的精神,勇于创业,他的人生事迹也耐人寻味。

潘秀仁出身于浙江永嘉楠溪江畔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拮据,他挑起了整个家庭的经济重担。高中毕业不久,潘秀仁就进入了国有阀门企业当了工人,后又跑了销售。由于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成了企业中生产能手。在阀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年,很快就成了厂里的销售骨干。1985年,潘秀仁放弃“铁饭碗”的工作,凭着年轻人那股闯劲,开始了他的“下海”创业生涯。然而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尝尽了再发展一系列问题,他没有退缩,而是顶着压力继续闯,他从永嘉县沙头化工设备厂起家,1991年,他有了自己的厂房,建立起了正规的阀门生产车间,购置新设备,并再次改名为温州浙东高中压阀门厂,他专心专注涉足阀门领域,坚定做阀门经营和制造业,闯进更深更广的市场。从小到大,从单一产品到多品种系列化,从粗放生产到专业化制造,从当初几十万元产值到现在近2亿元,一步一个脚印科学发展,从此浙东逐步发展壮大,到目前跻身了行业中的骨干企业之一。

系统定成败管理分盈亏

浙东的成功还得益于潘秀仁带领的董事会在创业时所做的一个英明决定,那就是“坚决做企业不做加工厂、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不留短板”的创业思想,和其他企业老板“一招先吃遍天“的经营思想不同,浙东在创业之初就看到了系统的重要性,做企业就要全方位的进行系统经营,不能留短板,完善的系统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其实现在看来系统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回头看看那些只有生产没有系统靠赚加工费没有核心技术而最终倒闭的加工厂,我们不得不说浙东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

上海增欣机电公司制成大型阀门检测设备2010年中国阀门销售总额约达67.36亿元上海:六项塑料阀门国家标准审查会召开

浙东人深知系统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尤其是技术创新方面决不能滞后,这几年浙东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作为科研经费。先后开发成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7项省级高新技术重点新产品,其中嵌套式锻钢球阀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浮辨式止回阀、嵌套式锻钢球阀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起草并备案企业标准4部。目前集团的特色产品旋塞阀产销量和品种规格为行业全国首位,形成了旋塞阀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其中最大口径为DN800、600磅,已被国内扬子石化、四川化工厂、辽阳化工等石化、石油行业重点领域所采用。集团阀门产品也深受国外客户的青睐,近几年出口量以40%速度递增,如今浙东已经成为阀门行业的出口大户。

在企业管理方面,在大多数企业老板还在事必躬亲、主管生产、甚至自己高技术的时候,潘秀仁已经在10年前退出了生产和技术领域,在同行企业还没有设立人力资源部的时候他已经在企业里推行绩效考核了;当别人在思考员工奖罚制度的时候他已经在推行人性化管理了。他深知规范化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善于学习,勤于实践,长于思考,不断总结,将开拓市场与强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外攻内治;坚持改革与管理相结合,不断探索管理新思路。为整合内部资源、提升管理水平,浙东去年投入100万元聘请咨询公司实施以“构建和谐浙东,实施企业管理转型”为主题的流程优化项目,在企业内部进行为期一年的改革提升,以此提升员工素养来促使企业规范管理、有效降低成本,最终促使企业达到“严冬”过后能够厚积薄发的目的。

浙东总是能高瞻远瞩、先人一步。在别人在研究一招先吃遍天、质量就是生命、细节决定成败等第一代、第二代经营思想的时候,浙东已经在实践“系统定成败”的理论了,同样在别人还停留在贴牌加工、控制成本、打价格战的时候,浙东已经在实践“管理分盈亏”了。

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9年,面对经济严冬,外向型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如何寻找新的出路?浙东董事长潘秀仁认为:经济危机的来临,伴随着的是行业内的重新洗牌的开始,浙东将坚定信心,在内部整合资源梳理流程,在危险中寻找新的商机,危险中还蕴藏着蓝海。

首先,要树立信心,内部进行管理升级。潘秀仁说越是在危机时分越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挑战危机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引导员工树立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念,同时以此为契机,在内部开展技能竞赛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以降低成本、改革流程以提高团队效率,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公司已经收集改革建议100余条,已经采纳落实的有20多条,如今,浙东人正在公司内部掀起了一场改革提升的热潮。潘秀仁笑着说在危机面前浙东人更团结了,这就是信心,这就是希望。

其次,加快新产品开发,培养核心企业竞争力。危机中受损最严重的当属技术含量低,市场普及的常规产品,而那些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的前沿产品,才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公司正在进行认真做市场调研,不断的进行研究论证,储备业界顶尖的技术工程师,相信在危机中充分积蓄了力量的的浙东在未来将更具有竞争力。

再次,研究危机经济,在危险中寻找商机。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浙东一直在关注着各界的反映,研究危机的深度和广度、研究行业的影响程度、研究政府的应对措施,比如在危机中兼并收购资金出现问题的小企业,在国家重大项目投资中分得一杯羹。就像潘秀仁对我们说的一样,“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危险中处处是商机,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做好抓住机会的准备”。

上海增欣机电公司制成大型阀门检测设备2010年中国阀门销售总额约达67.36亿元上海:六项塑料阀门国家标准审查会召开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