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空调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空调业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历程,这还是主要得益于国内70%的空调企业都是民营和集体经济。 这些中小企业只求“赚钱、赢利”的目标在行业发展初期推动了整体的快速成长,同时也为行业的进一步成长、成熟埋下隐患。这些企业不会考虑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更不会考虑企业在未来3-5年的远景发展目标。表现得最为直接的就是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研发、生产、推广一种产品。
目前,各个空调企业竞争的形式仍然集中于价格战或披着技术、服务外衣的概念炒作等。 这种竞争形式的背后是企业不思进取、不求创新。甚至为了实现低价条件下的企业赢利,而走上了一条为求低价而偷工减料的恶性发展。 面对因企业自身造成的混乱市场竞争状态,企业则抱怨政府缺乏监管的力度,呼唤行业立法的步伐要加快,建立一套法律、法规。但早在几年前,企业还在为政府对市场管理不能放开而奔走呼叫。 每一企业都将希望放在别人身上,都希望别人先停止打价格战、概念炒作,遵守游戏规则,实实在在开发产品。而最终却又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企业乘人不备,率先发起新一轮的价格风暴、概念旋风。
作为市场竞争的重头戏,企业间的产品竞争缺乏明显的层次,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近年来,虽然一些企业明确提出,产品应向变频、健康、环保方面发展。但这其中涉及炒作的因素远远大于企业实际投入研发的力度。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国内空调器的研发、生产仍然没有摆脱模仿、抄袭的命运。眼下最为热门的变频空调,最为核心的压缩机、数控芯技术仍然掌控在日本人手中,而我们的空调厂家推出的任何一款变频空调都与国外压缩机厂家的技术支持相关。我们惟一能够引以为豪的,则是概念的炒作。108种送风方式、清新空气活化氧、全健康技术等一系列看不懂却要懂的名词术语,也只有中国文字才能体现出来。
空调业的发展速度之快得益于相关配套产业的飞速发展,例如空调用包装纸箱、泡沫以及螺丝钉等零部件厂家不下千余家。但这千余家企业全军涌入的后果则是行业饱和、技术停滞不前、整体赢利水平下降。 同时,前期投入大、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却始终缺少强劲的竞争对手,行业发展水平较低。 尤其是压缩机行业,国内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就是研发技术落后,与国际同行的压缩机技术存在较大的落差。 同时,还表现在对新技术把握的敏锐度不够,这一创新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整个空调产业链的发展出现“大肠阻塞”现象。 产业链的不完善,将影响整个空调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假象繁荣背后的整个行业竞争力不强。
中国空调行业真正的较量还远没有开始,现在各个空调厂家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以期发起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浪潮,在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中国压缩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