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为建筑工业化营造诱人前景
今年8月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其中重要内容,到2015年,全国计划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城镇新建建筑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超过20%。与此同时,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带动绿色建筑改造和相关产业发展。
记者从正在举行的“2013上海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科技周”上获悉,上海已经把推广绿色建筑作为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措施,并在这一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上海共新建高标准节能建筑项目112个,建筑面积725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383个,建筑面积717万平方米。84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其中二、三星级的绿色建筑占比高达七成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工艺和最佳实现手段,以“装配式”为主要特征的建筑工业化,也因此展现出诱人的市场前景。
据悉,上海市政府已鼓励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大力推进装配式住宅项目,并在土地供应、容积率奖励、产业扶持资金、技术与监督管理要求等方面明确了政策。按照要求,2013年下半年上海各区(县)政府应在本区域住宅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建筑面积不少于20%的装配式住宅。这一比例在2014年和2015年将分别提高至25%和30%。
建筑工业化的前景也吸引着众多企业的目光。近日举行的“2013上海建筑工业化论坛”上,国内建筑工业化领域龙头企业之一远大住工宣布,斥资约30亿元在上海打造“现代建筑产业园”。
远大住工总裁唐芬透露,坐落于上海临港奉贤园区的“远大住工现代建筑产业园”已进入前期规划与筹建阶段,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能达到300万平方米,可实现产值约80亿元。
唐芬表示,运用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的建筑,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可达到质量可控、节能环保的标准。这已经成为国际建筑领域的共识。而通过吸收国际通行技术与自主创新,中国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工业化建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