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鹅:英雄末路的选择
2004年05月08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以小天鹅集团朱德坤被斯威特“请”下台为标志,国企正进入一个掌门人更新换代的时候。
朱德坤是带着一丝壮志未酬的遗憾下台的。朱德坤的目标是:5年之内做到50个亿的销售额,届时中央空调将占
小天鹅集团销售额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在出口创汇中,也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年初,朱德坤为小天鹅制订了新的战略梦想:“要跳出主业,构筑家电、机械、零部件、外贸四大产业板块。”
但眼下心力憔悴且已下课的朱德坤,实在是无力回天了。
进入新世纪,在洗衣机行业全线颓势的大环境下,小天鹅盲目迷恋规模导致自陷泥潭。因为钢材价格的上涨和洗衣机价格的下降,2002年每台小天鹅洗衣机实际已经亏损110元。小天鹅面临着出生以来最为困难的抉择:生产是找死,不生产则是等死。结果,小天鹅在2002年破了3个纪录:生产了244万台,销售了100亿元,亏损了8.68亿元。 盲目扩张、被动的投资决策也是导致小天鹅折翅的重要原因。小天鹅可能早就意识到产品单一化的风险,先后投资了家用空调、中央空调、洗碗机等项目。一连串的新领域,不过是从一个风险进入了另一个风险,从一个火炕跳到另一个火炕。空调的价格大战比洗衣机有过之而无不及,家用中央空调市场则一直启而未动;洗碗机明显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符合小天鹅发展的实际,2002年,小天鹅洗碗机卖了1925万元,亏损额却高达2007万元。 小天鹅的症状反映了国有企业的许多通病—机构臃肿,市场反应迟钝。小天鹅鼎盛时期在全国设立27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部,其下设机构更是数不胜数,如此繁冗而低效的渠道,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货款回收率很低,呆坏账严重。
小天鹅由盛而衰,不是朱德坤个人能力的强弱和智慧的高低所能左右的,这是盘根错节的旧经济体制导致的悲剧。 天无绝人之路。所幸的是价值数10亿元的小天鹅品牌还算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在江苏省和无锡市政府的撮合下,2003年7月,小天鹅卖身寻出路,在众多买家中,小天鹅最终选择了斯威特这个“情人”。国企小天鹅最终是依靠注入民营资本而得以恢复生机。 说实话,在资本运作、市场推进和投资策略上,朱德坤已经实实在在是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形势了。他的落伍在情理之中,也是历史的必然。他面前摆着两条路:要么更新观念,随着国企股权多元化的新态势调整思维,摆正位置;要么开明地让贤离位,让严晓群式的富有新思维而非“国军”出身的领军人物登堂入室,披挂上阵。勿需害羞,勿需烦燥,不要失落,更不要叹息,历史就是这样,人才辈出,各领风骚,辉煌和黯淡交相辉映。 识时务者为俊杰。朱德坤只是众多国企老总中的一员,在国企改革股权多元化浪潮的冲击下,一方面,国有企业面临着民营资本的渗透和控股,另一方面,国企老总也面临着为民营资本打工或下课的尴尬。共和国的长子和顶梁柱的角色正从历史舞台上让位、退出,昔日一股独大的优越感和多元股份的失落正强烈地碰撞、摩擦。国企老总们应当重新掂量自己的能耐和分量,做出理智的选择。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