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谈判:欧盟“积极姿态”的背后

2010年11月0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上周的欧盟首脑会议传递了对《京都议定书》的积极姿态。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会后发表的声明称,欧盟愿意考虑从2013年开始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这也是欧盟首次清楚表明关于《京都议定书》的谈判立场”。

需要对这则报道作两处注解:

第一,声明确实表示,欧盟“重申考虑《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意愿”,但前提条件是所有主要经济体都被纳入一个全面的国际气候协议,而且这个条件必须满足。显然,这指的一是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的美国,二是加入《京都议定书》但没有被纳入强制减排的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

第二,这并非欧盟首次表明这一立场。在2009年9月以前,欧盟谈判代表的口径还一直是“在2012年后继续《京都议定书》”,只是从哥本哈根会议之前才突然改弦更张,跟随美国质疑《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会议后,欧盟就开始重新定调。在今年10月的天津气候谈判期间,欧盟已经正式表态“考虑”《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此次欧盟峰会只是重申了欧盟谈判团的立场。当然,峰会的级别更高,因此还是有意义的。

《京都议定书》是目前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全面协议。它规定了发达国家2012年前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这段时间也称“第一承诺期”。2012年后,第一承诺期将到期,因此目前气候谈判的一项重点就是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即2012年以后)继续减排的问题。这是整个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体系的核心。然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此予以抵制、回避,欧盟的态度也一直暧昧、摇摆。

此前,外界普遍流传着“《京都议定书》2012年后将过期”的说法。“过期说”不符合事实,但在媒体界流传甚广。这不怪媒体没做好功课,而是因为一些谈判团和组织不断散布“过期说”等说法。准确说法应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到期。

因此,笔者以为,虽然欧盟的表态附设了种种条件,且并无新意,它仍然是值得欢迎的。这意味着支持《京都议定书》的力量再次占据了绝大多数,包括超过140个发展中国家与欧盟27国。反对方只剩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0个左右的国家,某种程度上陷入孤立。这还意味着“第二承诺期”的概念通过欧盟得到传播,也有助于媒体修正“过期说”等错误提法。

欧盟此举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纳入欧盟的战略轨道。欧盟委员会今年3月发布的《欧洲2020战略》确认了“20-20-20”气候/能源目标(即: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降低20%;到2020年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费量减少20%)。具体目标则包括:转向低碳经济、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提高能源效率等,最终目标是使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

为了达成其低碳发展战略,欧盟实施了多种政策手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欧洲碳市场。《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全球碳市场的总盘子从7亿美元一路上升到了2009年的1440亿美元,其中最主要的份额来自欧盟。2009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的交易量为1185亿美元。考虑到2009年处于金融危机阴影下,碳价格持续低迷,未来的价格与成交量还有上扬潜力。如何把盘子做大,是欧盟决策者的一个重要考虑。

气候谈判,本质上是政治-经济的利益之争。在这个意义上,欧盟的气候谈判政策也是在为碳市场开路。因为减排目标越高,碳市场的盘子才会越大。在此次天津气候谈判期间,欧盟方面特地强调,支持《京都议定书》的“附属机制”——言下之意,就是支持以三种灵活履约机制为主要代表的碳市场。此外,欧盟还试图迫使发展中国家增加减排量乃至接受强制减排,这有利于欧盟卖出自己先进而过剩的低碳相关技术。

如此,低碳政治、低碳产业与低碳金融三者组成了欧盟的“政策组合拳”,互为支撑,以实施欧盟2020年整体战略。总体上看,这有利于欧盟维持其在气候政治中的地位,客观上也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

不过,这中间仍然存在三大疑点:

第一,欧盟支持《京都议定书》是有条件的,其中包括中印等国被纳入国际协议。如果“被纳入”指的是强制减排,这不符合《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不符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也不符合中印等国现阶段国情与国家利益。显然,未来的气候谈判还将充满变数,因此欧盟能否继续支持《京都议定书》也存在疑问。

第二,欧盟的减排措施靠的究竟是本土的努力,还是靠他人?近日,欧洲智库“政策交流”的一份报告显示,欧盟进口商品包含的排放比1990年增加40%。也就是说,欧盟的“减排”是靠其贸易伙伴(中国是其中之一)的“增排”实现的。而另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碳排放的三分之一用于生产出口产品。那么,是否可以说,欧盟是在“输出碳排放”?

第三,欧盟的减排水分到底有多大?现在看来,欧盟减排部分是靠“热空气”(AAU),即东欧剧变后的经济下滑所产生的减排量实现的。这些国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完成其减排目标,而且还有盈余,这些盈余可以卖给其他国家(例如西欧)冲抵减排量。

顺便说一句,这种以经济下滑为代价的“减排”,我们还是不学为好。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