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要求零部件供应商须过ISO14
2004年01月10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12月11日,松下电器集团在北京召开了一次“资材采购方针”说明会,即向松下在中国的部分供应商说明松下电器集团在全球范围的采购方针。这次会议的内容由于有了几个附加词的注释而使其意义显得格外重大。一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二是“绿色采购工程”;三是“环保从源头抓起”。据了解,松下去年10月曾在日本国内第一次召开过同 样内容的会议,松下为何如此重视资材的采购?为什么把本土之外的第一次会议选在中国开?绿色采购工程对松下的产品质量有何影响?对松下的发展战略有何意义?对中国的供应商有何要求?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松下集团相关负责人。
宗旨:与地球环境共存
松下集团主管资材的山本本部长对记者说,我们把这次会议称之为 “绿色采购工程”,是因为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要。在今年的4月至8月期间曾出现过一些质量问题,我们分析后发现,几乎1/3的不安全问题的原因来自零部件和原材料。如果切实采取产品制造源头的防止对策,如采购时事先协商、严格检查,就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因此,松下要从 管理体制上做出努力。
据了解,全球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而且日趋走向法制化。在环保方面欧洲领先一步,欧洲发布了ROH S(有害物质限制法)指令和WEEE (电子设备废物处理法)。ROHS指令规定,从2006年7月起,在市场上销售的几乎所有电气电子产品禁止含有铅、水银、镉、六价铬等6种有害物质。美国、中国及亚洲各国也都有相关法律出台,而且国际联动形势也不断扩大,如何迅速应对这一形势,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松下集团十分清醒地看到如果不能满足指令,产品就不能向欧洲出口,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松下集团决定提前一年,即从2005年4 月的出口产品质量就达到ROHS指令要求。山本本部长说,在从产品设计到废弃的整个过程中,环境风险不断增大,必须要改变以前发生了问题再处理的环境对策,而应采取规避日常环境风险的措施,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应对环境风险的管理机制和体制。这其中就包括对供应商提出更高的要求。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仲文先生说,以前我们认为环保要求是“绿色壁垒”,现在我们认为,保护环境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与地球环境共存”是松下21世纪追求的理想之一。
要求:供应商通过认证
松下实施“绿色采购工程”无疑对供应商的要求提高了。在说明会上,山本本部长明确要求今后要想成为松下供应商的企业必须通过ISO14000 认证,同时还必须在要求的时间内提交“不使用有害物质保证书”,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他还说这并不是松下公司的要求严格,而是消费者、顾客的要求。
据了解,松下在全球的零部件供应商约有1万家,其中有4000多家在中国。2002年松下在中国的采购额为2600亿日元,今年将达到3500亿日元。这其中包括3个方面:第一,中国制造公司本地购买;第二,日本进口中国的零部件;第三,中国生产的零部件提供给欧洲和美国。也就说中国制造面向的是日本、欧洲、美国,是全球范围出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家电的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消费市场,这就是松下为何把在本土之外第一次召开的采购说明会选在中国的原因。
由于松下的产品出口到全球,所以必须遵守各地的法律,如果质量不能保证,将不能出口。因此,选择供应商的标准是全球统一的,也是相当严格的,这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据了解,按照松下的要求,目前中国这4000家企业中将会有近半数企业不符合标准。这就逼着中国企业必须提高环境意识,建立管理机制,提高产品质量。
目标:与供应商共进双赢
张仲文副董事长说,松下提高采购标准,并不是要把现在达不到标准的企业排除掉,而是要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供应商认同松下的理念,克服环境、品质的问题,提高质量,大家共同面对顾客,保护环境。同时,松下要帮助供应商进行内部改善,形成一个完善的体制,以取得认证,反过来也帮助松下实现环境理念。松下将从交货期品质实际成绩和品质保证体制两个方面来评价供应商的品质保证等级,品质保证等级分为4个等级,松下将根据评价结果,对优秀供应商实行优先订货,而对于低等级供应商进行交易的调整,目的只有一个———对顾客负责。
松下集团十分清楚,没有供应商的支持就不能够持续推动事业的发展,如果不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结果,谁都无法发展。
山本本部长说,松下2005年在中国的销售目标是实现1兆日元,也就是3年中要翻一番,这样的增长需要中国供应商的大力支持,否则这一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松下希望在朝着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的同时,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中国空调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