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替代技术,任重道远
2001年04月28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迄今,查明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有氯原子和溴原子。由于含有氯原子的氟利昂用途广,因此淘汰氟利昂、寻求替代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80年代一份调查材料显示,全球使用氯氟烃的行业中制冷业约占使用总量的50%。1995年我国家用冰箱生产量达944.8万台,按生产每台冰箱耗用CFC12 0.8kg、CFC11 0.765kg计算,其消耗氯氟烃近万吨。研究开发CFC12、CFC11替代物势在必行。目前,世界上认为技术比较成熟的产品有三种:
(1)以美国杜邦公司为代表开发的HFC134A,它仍属氯氟烃族(氟利昂),但含氯原子,因而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但该物质潜热小、不溶于矿物油、分子体积小等,使替代过程复杂、投入资金大。
(2)以德国绿色和平组织为代表开发的丙烷(CH3CH2CH3)异丁烷[CH3CH(CH3)CH3]系列碳氢氢化合物及混合物。该类物质有易于制造对臭氧层列破坏高循环效率和不用换压缩机润滑油等优点,但性能不稳定易燃、易爆,生产线要有严格的安全措施。虽然得到欧洲的认可,但由于安全问题仍在争议之中。
(3)以中国西安交大为代表研制的HFC152a及HFC152b/HCFC22混合物,已用于国产冰箱指生产。
CFC11替代物目前主要有:欧洲主要倾向于环戊烷,美、日则倾向采用HCFC141b。
到目前为止,各国研究开发的制冷剂,除环保性能外,还没有全面优CFC12的,可以说全世界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替代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