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技术改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1年,虽然中央空调市场在下半年的销售额极度下滑,但整年度的销售情况依然取得了较大的增长势头。据艾肯空调制冷网统计,2011年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的总体销售额为540亿元,同比2010年的420亿元增长了28.6%。节能技术作为中央空调市场快速稳健发展的前提,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今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下,能源问题已不单单是针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受到的是世界人民的关注。作为其中的一方面内容,建筑节能已成为节能中的一个重点。而暖通空调在工业建筑能耗中又占据着相当的比重。因此,中央空调领域的节能技术改革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工业建筑节能所取得的成就。
根据对各厂商产品的了解,现今大部分商用空调已经采用了R410A环保冷媒,其中一些产品也已达到国家一级能效的标准。例如格力推出的全球首台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该机组创造性的将大功率高速永磁同步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离心机组,取消传统齿轮增速方案,直接驱动双级叶轮做功,成功研制出COP和IPLV双高效的冷水机组。经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国家压缩机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ARI工况下,机组COP达6.73超过国家一级能效10%,IPLV达11.2超过国际水平10%,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可比普通离心式冷水机组节能40%以上。再比如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创造性应用了磁悬浮技术、无油润滑技术、精确变频控制技术、无氟新冷媒技术、高效换热技术等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综合能效比达8.87。其中内置数字电子设备可以前瞻性地监控压缩机的运行,并为外围控制与网络监控提供全面的关于机组性能与可靠性的信息,让用户对机器运行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磁悬浮压缩机还创造性应用了无油润滑技术,能够避免壳管式换热器中油膜覆盖在换热管上导致换热效率下降的影响,将效率提高15%以上;另外,该产品还应用了国际先进的抗喘振技术,当离心式压缩机在负荷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被压缩气体将会在叶轮的非工作面形成脱流团,造成冲击损失急剧增加,这不仅使流量损失增加,效率下降,还会导致气流从管网倒回压缩机,引起机身强烈振荡,而海尔所应用的抗喘振技术则能合理规避这种不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广必然会使中央空调的系统节能有一广阔的市场。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央空调企业需要认真权衡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市场口碑,通过节能技术改革获得核心竞争力,以此迎合行业的市场发展脉络,促使企业快速发展。
附: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的节能减排政策
1、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组织编制的《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与日前发布实施,该细则作为现阶段开展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指导绿色超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依据。本《技术细则》作为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补充,是在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成果,结合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编制而成的。目的是为超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和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以尽可能降低其对城市能源资源和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共同主编的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共分十一章和三个附录,其核心内容是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运行管理。标准考虑与现行国家政策、国家和行业标准衔接的同时,注重“绿色发展、低碳经济”新理念的应用,是各工业行业进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共同遵守的依据;采用权重计分法进行绿色工业建筑的评级,与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保持一致;规定了各行业工业建筑的能耗、水资源利用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3、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持的科研课题《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顺利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结题验收。该课题填补了我国绿色住区建设体系的空白,取得的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河南:根据国家“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的要求,河南省财政加强项目管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采用多种管理模式,积极创新资金投入方式。一是制定相关节能法规,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明确地方财政必须给予配套资金的比例。二是出台改造补助资金拨付程序,要求市级财政根据改造工程的进度及时拨付补助资金。三是创新资金筹措模式,建立热计量改造投资偿还机制。四是落实好已发布的节能服务机制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展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并进行分户计量收费。五是积极引导供热企业、居民、原产权单位及其它社会资金投资改造项目,拓展节能改造资金来源。截至目前,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已有4566.32万元国家补助资金和2711.93万省级配套资金落实到项目单位。
5、黑龙江:2011年,黑龙江省财政厅将对外融资创新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积极争取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贷款,支持黑龙江省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近日,黑龙江省申报的佳木斯市节能减排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哈尔滨市宣化街特色街路既有建筑立面节能改造和铁力市城区供热热源建设工程等3个项目,已经全部获得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批准,贷款总额1.7亿元。上述项目获得批准和实施,为黑龙江省不断深入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积累了宝贵经验,为黑龙江省破解节能减排领域融资难题,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6、上海:将设立“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信息中心”,以使全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项目的相关信息汇聚统一平台,并涵盖相关项目的基本信息、建设过程动态监管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管平台信息等,将成为本市建筑节能的统一集成信息平台。今年,上海市在建筑方面将重点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实现600幢以上既有建筑分项计量装置的安装及联网和数据上传;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能源审计150幢;推进能效标识试点60幢;实施能耗公示100幢;大力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00万平方米;通过对既有居住建筑实施门窗遮阳改造,改造面积200万平方米;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15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重点推进住宅产业化和发展绿色建筑。
7、山西:为深入贯彻《山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精神,推动节能降耗,2011年,山西省财政厅下达省级节能项目资金1.15亿元,支持全省52项重大节能项目和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在资金安排上优先考虑了国家千家、省千家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项目,注重选用在行业内或某一区域内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和较好的示范意义的改造、推广应用项目,特别是优选了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短平快”节能项目。其中,节能项目37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节能项目11项,节能技术推广项目4项,项目总投资26.55亿元,预计达产年可形成61.86万吨标煤的节能能力,节能效果显著,可有力支撑全省节能目标的实现。
8、海南: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为规范全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于2012年6月4日正式颁布实施。评价标识申报遵循自愿原则,由业主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鼓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报。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除符合国家、省相关标准规范及管理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申报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设计文件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审查;二是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应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1年以上,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三是申报项目的规划、建筑设计应结合本土条件,体现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在保护生态资源环境、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室内外环境控制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