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向荣下的建筑“伪绿色”

2013年08月30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据统计,近5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12年绿色建筑项目数和面积均相当于2008年至2011年的总和。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把绿色建筑产业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重点。“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这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行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在近日举办的首届绿色建筑产业专家论坛上,北京百高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论坛组委会秘书长陆泽荣这样评价。

为何要发展绿色建筑?一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建设部的统计显示,中国建筑的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而运营过程中的能耗占建筑能耗的70%,建筑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总体碳排放的43.7%。然而如今中国能达到新建建筑国家标准(必须节能50%)的建筑只占同期建筑总量的约10%。

在此趋势下,建筑行业向“低碳开发”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绿色建筑标签任意贴

在国家政策密集出台之际,房地产市场上,一股“绿色建筑”的流行风正刮得迅猛异常,成为楼盘之间相互竞争的筹码。

作为一家中国商用房地产服务公司的部门主管,“易城中国”项目与能源管理部总经理杨溥在为绿色地产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欣喜之余,更是忧心忡忡。

“一些建筑开发商在市场竞争中打出绿色牌,但并没有真正搞清楚何谓绿色,只是打着概念推高造价,忽悠消费者。”他向记者举例,现在有一些宣传上很高端的项目,由于使用了部分“低能耗”的节能技术,反而大大提高了投入成本和使用成本。“一些开发商推出的所谓绿色建筑,无非就是一些节能技术的堆砌,甚至这些所谓先进节能技术,在国外早已淘汰。”

上海建科院总工程师徐强也表示,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内涵不是很了解。认为景观比较好的,比如有清水就认为是生态的,一些豪宅也认为自己是绿色的。

事实上,绿色建筑的内涵更为丰富。

在近期举办的首届绿色建筑产业专家论坛上,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秦佑国表示,尽管对绿色建筑的内涵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基本上包含三个主题:一是减少对地球资源、能源的耗用;二是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三是要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或冲击。

以这些内涵为标准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是节能的,但节能的建筑未必就能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还需要一系列用地效率、室内、室外环境等综合要求。

秦佑国举例说,有些地方大剧院使用频率很低,昂贵的舞台设备一年也用不了多少次,还有很多博览会场馆等,尽管这些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并不太高,也标榜自己是绿色低碳的,但按人均占用资源和消耗能源却是很高的,像这样的建筑就不能评为绿色建筑。

杨溥也认为,建筑节能不仅是节能技术、系统、产品与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要进行技术的集成和创新。他很推崇中国的古代建筑。“我国的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追求的是建筑和自然的高度协调统一。”

普通建筑才是发展重点

在不经意间,如今很多著名的公共建筑都被贴上了绿色建筑的标签,并成为当地重要的示范工程。

但在秦佑国看来,中国发展绿色建筑重要的不在于设计或建造一些高技术水准、高标准的建筑,用以宣传、示范,拿来和国外比较,而应实实在在去解决最广大的一般住宅和普通建筑的问题。因为这才是资源、能源消耗的主体,是关系到广大民众生活环境的民生问题。

他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片面地追求高技术,而要因地制宜,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资源状况、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综合设计。

例如,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长期以来属于不提供集中采暖的地区,室内房间热舒适性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改善室内热舒适问题有了很高的诉求。目前大多依靠空调调节室温。但这些地区住宅的墙体和门窗都没有考虑保温设计,即使用了空调,室内温度并不理想或耗能大大增加。“这些夏热冬冷的地区如何从建筑设计开始,从墙体、门窗的设计,到冬天供暖采用什么能源,再到末端用什么技术来回收利用……这些问题事关几亿人,需要迫切研究。”

此外,秦佑国强调,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制定标准和评估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而不是“拿来主义”,硬搬国外技术。“我们国家发展不均衡、地域辽阔、南北气候温差较大,我始终认为应该在传统高新技术策略中采用适宜技术策略。有的国外技术对本国是合适的,但对我们可能就不合适了。评判标准应是在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尽了多大努力,采取了什么样的方针政策。”

“绿色”就是多花钱?

一般认为,目前绿色建筑最大的障碍是成本的问题。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要远高于普通建筑。

但北京大学工学院绿色建筑研究所所长周剑峰指出,根据最新的数据,建造绿色建筑成本肯定会有一定提升,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夸张。

据他介绍,国家当前绿色建筑标准分三个等级。“我们做了一个平均统计,一星级绿色建筑,在完成国家绿色建筑规范设计时,基本上造价没有明显增加;如果是二星级,原来统计结果是增加120元/平方米,现在得到的数据大概为70元/平方米;到了三星级建筑,原来的预估量为480元/平方米,现在为200元/平方米到300元/平方米。再加上国家有一部分补贴政策(二星级有45元/平方米的补贴,三星级有80元/平方米的补贴),地方还有配套补贴,因此对开发商而言,出现的增量他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此外,根据美国的数据,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和没采用的相比,建筑价值至少提升了7.5%,运营成本会降低8%~9%。如果有出租物业,它的租金会提高3%,入住率会提高3.5%,投资回报可以提高6.6%。

易居资本中国基金投资总监陆昌泉认为,在目前某一个阶段,绿色建筑的建设成本较高,是因为还没有实现量产化。“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可以降低原来的投资造价。”

徐强也指出,绿色建筑如果按照因地制宜的策略,可以更多地利用建筑本身的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减少一部分不必要的投资。并且从未来整个建筑的运行成本来看,绿色建筑的成本反而会降低一些。

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巨大瓶颈

在陆泽荣看来,“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从“启蒙”阶段迈向“快速发展”阶段。但不可否认,我国绿色建筑人才支撑、实用技能人才储备还与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数量和质量都成为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专业技能人才在实际操作应用层面上比较少;另一方面,质量也有问题,整体职业素质偏低。”

在激励政策上,他建议国家应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奖励绿色建筑人才本身。

“设计一个绿色建筑,要考虑怎样节能、节地、节材等,耗费的精力相比普通设计可能多三五倍。同时是摸着石头过河,做出来的成品不一定是很完美的,需要不断修改尝试。从目前的绩效考核角度来讲,可能最终的结果是做普通设计的人绩效高,做绿色设计的人绩效反而低。干了活还出力不讨好,长此以往就没有人主动去尝试了。”

“只有把奖励用在他们身上,不是把补贴给开发商、设计院,而是给个人。让他们真正得到实惠,才可能可持续发展。”

同时,他还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绿色建筑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的考核制度,强制要求从业主体满足绿色建筑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实行绿色建筑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