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界在“口水战”中的亮色

2004年06月01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今年空调界分外热闹,确切地说,是吵得热闹。 不过,业内人士却从这纷纷扰扰的吵闹中,看到了整个行业走向良性的希望。 最近一个月来,争得最凶的恐怕是“涨价派”和“降价派”。涨派以厂家为主,尤以一二线品牌居多,诸如压缩机涨啦,运输困难呀,理由一大堆。降派以卖场为主,另有部分三线品牌和最近一两年冒富的新贵。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它们显然各有所图。 涨降之争,使曾因概念之争而面红耳赤的若干厂家,突然又结成了统一战线。这就是江湖。 说到概念之争,今年也堪称历来之最。 在这个江湖中,已形成四大流派,所谓“节能”、“健康”、“时尚”、“静音”是也。事实上,四大流派并非截然分野,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是更愿意张扬某方面的功夫而已。 尽管如此,流派之争仍不可避免。今年上半年变得尤其激烈,谁都想在旺季之前露一手。于是,节能派说健康派玩虚的,健康派则反击节能派假打。 而且,在各流派内部,也在互相“帮助”。节能派中,张三宣称省电70%,李四就站出来问:“跟谁比呢?国家标准?还是自己的老款产品?”健康派内,王五称杀菌能力达99%,赵六就跳起来:“岂不把对人体有益的细菌都洗白啦?” 眼下,口水仗还在继续。不过,有人从中看到了亮色。 中国家用空调生产始于1987年,当年产量仅223台。上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近几年,行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据统计,去年空调业产能达到6000万台,超过全球空调总需求量。但规模和产能迅猛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产品同质化的隐患,这一隐患终于在最近两三年暴露出来,导致惨烈的价格战。 价格战既是同质化的结果,又反过来推动同质化问题的解决。在同质化年代,产品细分市场是非常单一的。中国空调业在价格战的强制力量下,正逐渐摆脱同质化模式,向高、中、低三端走多样化道路。目前正是空调业由同质化向多样化的过渡时期。 争吵就是过渡期的一大表现。争吵最激烈之时,就是过渡期快结束之日。 新的格局正在显现。 信息来源:互联网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