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之后空调业连续三年库存冲高 橙色警报已然拉响

2004年09月22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一个臃肿的胖子,如果再无节制,撑死的将是整个生命,而不是个体的某一部分。行业自律何时才能在空调“胖子”身上有所体现, 成为这个产业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也是业内备受关注的焦点。 有关调查显示,2004冷冻年度,全国市场空调器供应总量(本年度新增产量+去年库存量)为3000多万台,全年空调内销总量大概为2200万台,得出今年的库存量为800万台。 当然,这仅仅是工业库存,商业库存应该更“恐怖”。据记者查证,最早直面这一数字的是美的。 有数据显示,去年国内空调的工业库存也在800万台左右。 业内人士谑称,如果用美国的恐怖袭击指数来衡量目前空调业的危险系数,起码应该拉响橙色警报。 于无声处听惊雷有调查显示,2004年7月份,国内空调市场的销量为600多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40个百分点。旺季已然如此,况淡季乎?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论坛”上有一个业内某企业管理高层的声音,引起了空调业哀鸿遍野般的认同:“2004年空调业应该是全行业亏损,空调价格竞争已经到了非常残酷的地步,我的企业都亏了,其他的空调企业也是一样。” 另一份调查显示,对2005年空调价格的走向预测中,仅有27%的工厂和15%的商家认为新冷冻年度价格会上升,而34%的商家和33%的工厂都认为价格仍将下降。 风萧萧兮易水寒与2003年相比,今年空调市场上已经消失了90多个品牌。每一个倒下的品牌背后都有大量的积压库存和欲哭无泪的经销商。倒闭后的企业只能用仓库里的产品来抵债,“货是多了,钱却没了”,这是经销商们无奈的处境。 在一些空调企业暗自庆幸自己还“活着”的同时,剩余品牌之间杀机越来越重,因为你要没有慷慨赴义的勇气,就有可能被送上“断头台”。 市场营销人士认为,对经销商来说,大品牌之间短兵相接的局面意味着更大的潜在风险,一旦某个上百万台产能规模的大企业不堪重负、倒闭退市,将会有成百上千的经销商陷身其中,被圈住的也将是上千万的资金。 伯仁非我所杀对空调业目前暗淡的局面,多数企业在问及原因时,都会表情无辜地“申辩”一番:“我没有打价格战,这都是别人引起的,我也是受害者。” 殊不知:伯仁虽非我杀,却因我而死。 当企业把利润不是投入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而是投向生产基地的无节制扩建的时候,空调业的“脂肪”就此膨胀起来。 经济学家认为,一旦低附加值、低价格的产品开始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被制造,而企业无心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恶性竞争就将吞噬整个行业。目前国内空调业资金流的倾向已经严重偏离新品和新技术的方向,产能的扩张有愈演愈烈之势。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有84%的厂家表示将在2005制冷年度增加对技术研究和新品开发的投入。如果现实真是这样,那空调业能从此抽身泥潭也未可知 信息来源:互联网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