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重庆造空调 长虹应对有方
2002年06月10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5月18日,有中国空调“龙头企业”之称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电器”)总经理董明珠飞抵重庆。与往年悄然入渝、神秘离去的低调作风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此次的董明珠完全是以一副胜利者的姿态,“高举高打”地出现在众多传媒面前。她不无自豪地说:“我这次到重庆来,不是为即将来临的空调大战调兵遣将,而是为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格力’)一期工程投产剪彩。”
据董明珠介绍、位于重庆高新区二郎科技新城的“重庆格力”占地130亩,总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首期投资1亿元,预计全部建成后年产窗机、分体机、柜机等系列产品100万台,年产值约为30亿元。目前正式投产的一期工程共有5条生产线,600多名员工,日产能力达3000多台。毫无疑问,这一大胆的举措不仅为其在西部的开疆拓土打下基础,更使得倪润峰在进军空调产业时发下的“长虹的目标是空调大王”的誓言,在实现的过程中又多了一道难关。空调企业必争之地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空调市场大约有300个品牌在角逐,其中排前8位的国产品牌分别为格力、海尔、美的、科龙、长虹、春兰、海信和华凌。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近几年来每逢春末,“八大金刚”的老总几乎均要亲临重庆,一是为抢占当年的市场份额排兵布阵,二是与当地相关部门洽淡在渝建分厂的事宜。因为重庆的空调市场前景太优越了,空调市场每年的增长率达2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自然成了各空调企业必争之地。由于重庆的空调均系“外地造”,要在保质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最佳方法就是在当地建空调分厂。2000年4月,格力董明珠、长虹倪润峰、科龙顾维军、春兰副总李家成等在重庆搞空调促销时,均流露过这一念头。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三个男儿汉的设想未能变成现实,反倒是“大姐大”董明珠在经过一系列“地下活动”之后,不声不响地将格力的战略扩张目标实实在在的锁定在山城。
2000年11月,在珠海举行的重庆经销商会议上,朱江洪宣布准备在重庆建格力空调分厂。次年8月13日,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一期厂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董明珠说:“我们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重庆,是因为她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优越地位和巨大的发展前景。这儿不仅有比较好的投资环境,重庆市委、市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很大。”然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董明珠的理由固然不假,但更大的动因在于下面这一组由空调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数据。2001年,格力空调销售量为236万台,实现销售收入65.88亿元,其中重庆一个市的销售收入就占了5.2亿元。“格力”在该市空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0%,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大。加之重庆空调市场每年25%的增涨幅度,格力不选择这样的城市建厂,那还会选择谁呢?重庆格力乱了长虹阵脚尽管董明珠在媒体面前一再重申,“重庆格力”的辐射范围不仅有西南、西北,更多的产品还将销往华中部分地区。然而对处于空调第二梯队的“长虹”颇有“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之感。因为西南、西北毕竟是“长虹”的发迹地,如果失去这些地盘,“西部王”就有可能被“架空”。因为“格力”空调如今已具备了夺取这片河山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面对格力空调的大兵压境,倪润峰不以为然。他表示:“长虹有能力应付!”理由有二:一是长虹向空调产业已投入10个亿,年生产规模已达280万套;二是长虹空调可充分利用6000万长虹彩电用户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常对于价格战,老倪回答非常坦率:“长虹不会主动发起价格战,但长虹从来没有怕过价格战!”
不管倪润峰的决心和气魄有多么巨大,“重庆格力”对长虹空调在重庆的销售队伍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比较明显的。一负责人多少有点惋惜地说:“重庆空调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是有充分理解的。2000年长虹空调上市不久,我们就在重庆取得了3亿元的销售业绩。如果当时能在这里建一个厂,长虹空调不仅可以控制整个西部,也为东进中部的战略争取了时间。也就不可能格力空调在重庆造。”
董明珠绝口不谈“格力”不打价格战这一敏感问题,只是声称已将重庆“格力”在当地的销售总量锁定在了6亿元。如果加上成都、昆明、西安等西部大城市,则可消化一半的产值。其实,这已经是一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