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01年工作建议
2001年02月2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日前,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建材司撰文,就建材行业2000年运行走势及2001年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报告中说:2000年,建材工业经济运行发生了重大转折,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经济效益,基本实现了国有建材企业改革脱困目标。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1、 产销同步增长。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2392.36亿元,同比增长11.5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805.3亿元, 同比增长6.96%;全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39.68亿元, 同比增长14.3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84.4亿元,同比增长7.92%;销售收入2881.18亿元,同比增长12.45%,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49.55亿元,同比增长6.82%。
2、效益稳步提高。全行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94亿元,同比增长142%,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7.5亿元,同比扭亏增盈18.3亿元。建材行业内33个小行业除建材机械行业亏损外,均实现盈利,其中建筑玻璃制品业实现利润16.9亿元,位居行业之首;其次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实现利润11.8亿元;非金属矿采选业和其他非金属矿制品业紧随其后,分别实现利润9.07亿元和8.49亿元;水泥制品业也实现利润7.96亿元, 水泥制造业继9月份开始扭亏为盈,全年累计实现利润7.63亿元。全国31个省(区、市)有25个实现盈利,比上年增加了4个盈利省份。另6个省份虽未最终扭亏为盈,但比上年也大幅度减亏。
3、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 全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达到1.48次,同比增长4.96%;产成品存货可供销售天数49天,同比减少5.77%;资产负债率为64.44%,同比下降了2.3%;企业财务费用下降了9.51%;成本费用利润率3.40%, 同比增长119.35%;工业资金利税率5.93%,同比增长28.63%。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24405万元,同比增长17.81%。主要建材产品产销率达98%。
4、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去年建材行业出口创汇28.69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23.74%。其中,各种钻石类出口2393千克,创汇5.45亿美元;花岗石板材出口183.74万吨,创汇5.36亿美元; 水泥(含熟料)出口605万吨,创汇1.89亿美元;平板玻璃出口5398万平米,创汇1.45亿美元;萤石出口119万吨, 创汇1.18亿美元。出口量大且增长幅度较大的主要有部分非金属矿种及砂石、玻璃纤维纱及其织物、墙地砖、平板玻璃、水泥构件等,增长幅度高达25%~120%。
5、 企业亏损额和亏损面大幅度降低。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57.98亿元,比上年下降了25.1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0.75亿元, 比上年下降了41.32%。 全行业亏损企业户数为3268户,亏损面为25.7%, 比上年下降了7.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亏损面26.16%,比上年下降了23.4%。
综合分析,去年建材行业取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走出近年来的低谷,主要得益于:一、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之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从而拉动了建材需求;二、实施债转股、技改贴息、破产兼并政策,对国有建材企业脱困作用很大,仅债转股停息一年就减少财务费用支出约11亿元;三、对建材行业实施的淘汰落后、总量调控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到去年年底累计关闭小水泥窑3100多座,淘汰落后小水泥近8000万吨, 关闭小玻璃厂生产线180多条,淘汰落后小玻璃2600万重量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场供需关系;四、通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开展价格自律。去年全年玻璃行业效益持续上升,水泥行业也在第四季度开始出现扭亏为盈;五、受韩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经济复苏的影响,建材出口增加,也有利于国内建材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
对于建材行业潜伏一些问题,报告也给予了关注:
1、主要建材产品产量增长过快。 去年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分别达到了5.83亿吨、1.82亿重量箱,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8.5%和8.2%。显然,这对今年建材工业实施总量调控目标十分不利。
2、建材价格水平仍然偏低。作为建材骨干的水泥行业,去年在产量增长8.5%的情况下,销售收入仅增长5%,低于全行业平均增长幅度。 目前,其产品混合平均价格不到240元/吨, 价格水平仍处历史低谷。玻璃价格去年底也有下滑苗头, 同比单位售价降低约4元。这些都直接制约建材行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3、行业内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从产品来看,去年效益主要来自玻璃和陶瓷等行业;从经济类型来看,集体和民营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明显好于纯国有经济;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继续保持活跃势头,仅山东、河北、浙江、福建、江苏5省去年就实现利润53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57%。
4、水泥熟料进口增长异常。 去年全国进口水泥熟料共139万吨,比上年陡增214%。在目前国内水泥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水泥出口略有下降的情况下,水泥熟料进口的增长无疑会加剧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在谈到2001年工作展望时报告强调,去年是实现国企改革、三年脱困两大目标的特殊一年,各方面都围绕这个目标下了功夫。而今年形势不可能与去年一样,存在着影响经济效益提高的不确定因素。特别今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对保证整个“十五”期间建材行业健康稳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年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工作应抓好以下几点:
1、 突出结构调整,搞好总量调控。“十五”计划,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这是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大决策,也是全国经贸系统重要工作内容。日前,国家经贸委印发了《关于2001年建材行业总量调控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年建材行业总量调控工作指导思想、目标、措施和要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对指导各地继续清理整顿小水泥、小玻璃,做好今年建材行业总量调控工作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着力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抓好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把淘汰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加大清理整顿建材“两小”工作力度,狠抓已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三是加大水泥新标准贯彻实施和检查力度;四是进一步加大制止重复建设的力度;五是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2、用好政策, 支持大集团(公司)的发展。今年国家把建材行业作为结构调整重点行业之一,而在行业内部又当以水泥产品为重点,按照“关小上大”原则,通过实施一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水泥行业产业升级步伐。做好已列入国家重点贴息技改计划和“双高一优”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积极帮助企业落实条件,加快进度,促进早日投产见效。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推进强强联合,培育若干拥有名优产品、先进技术、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通过实施必要的倾斜政策,鼓励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兼并有困难的国有中小企业,使他们早日脱困,最终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3、严格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切实改变近年来建材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费用逐年上升的不正常现象。要把加强企业管理同建立现代化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去年10月国务院转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化改革,尽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4、 开拓市场,规范市场竞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材要先行。各级建材主管部门和企业要利用有利时机主动联系重点工程,促进产需见面,扩大建材销售。研究加入WTO的新形势, 提出有关扩大建材出口的政策措施建议,扩大国际市场,促进国内建材市场供需平衡。今年水泥行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低价倾销,提倡价格自律。发挥协会的中介组织的作用,开展区域性的价格协调,努力使水泥价格回升到较合理的水平。玻璃行业要在巩固前两年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继续执行好限产保价政策。
5、 加强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控和分析,做到信息渠道通畅、及时准确,是做好行业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