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效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重要内容
2001年07月30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日前在“中意环保合作国际研讨会”上讲话时指出,我国长期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亟待改善,但面临的困难很大,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效将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要内容。
据王建介绍,过去的20年,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6%,这一速度水平,也使我国成为同期内世界各国中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按照日本和“亚洲四小”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再过20年我国就有可能步入现代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工业部门能源消耗的比重就会上升,甚至带来能源消耗增长速度的加快。
目前我国工业部门消耗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耗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与1985年相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工业化先行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在工业化中、后期能源方面的结构变化,不仅有产业部门间能源消费比重的变化,也有能源消费方式的结构变化,主要是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对热值高、污染少的石油消费需求迅速上升。在目前的所有工业化国家中,石油消费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40%,而我国目前是23.6%,亟待提高。
王建认为,改善中国能源结构的要求十分迫切,但受资源条件限制,石油消费难以再大幅度提高。从能源资源条件看,我国是以煤为主的国家,石油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2%,石油的长期供应并不乐观。近十年来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从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已经从石油净出口国转变成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的净进口量已达7000万吨,如果按近5年的净进口增长速度推算,5年后中国的石油净进口就将突破5亿吨。目前世界上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只有7亿,而中国目前的人口已接近13亿,中国加入工业化国家行列,将几乎使世界的工业化人口增长近1倍,如果中国的石油消费也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到2020年可能需要28亿吨原油,而中国自己所能生产的部分很可能还不到4亿吨。但世界石油的总产量也就是40亿吨左右,其中可以提供出口只有15亿吨左右,根本满足不了需求。此外,进口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运输问题也解决不了。
但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污染问题必须解决,所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与发展水电、核电和煤的净化燃烧技术将成为中国完成工业化的必然选择。目前发展这些技术有些成本还比较高,但是随着中国对石油进口需求的增加,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必然会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发展新能源就有了经济合理性,还有保护环境的要求,也会推动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所以我国未来很可能是走在世界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前列的国家,并形成巨大的市场和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