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如何发展(上) 老房“穿衣”还要热计量
经过建筑节能改造,吉林省长春市绿园新村的老房子穿上了“新衣”,不仅保温,节能减排的效果也十分显著。
当前,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30%。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发展,建筑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它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达到33%—40%。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减缓建筑能耗增长的曲线、推迟能耗高峰的来临,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绿色建筑发展的重点,既要让新建的建筑更加节能,又要把大量不节能的既有建筑改造得更节能,困难不小。应该如何破解这些困难?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政府、企业和居民应该如何配合?近日本报记者深入部分城市和企业进行相关调查。
——编 者
既有建筑怎么改?
给老房子“穿衣”,室温平均提高3—5摄氏度,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11月末的吉林长春已经十分寒冷,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下,室外寒风刺骨。
打开长春市万福街绿园新村一幢居民楼的楼道防盗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以前只要一入冬,楼道里就是冰凉的,一点热气都没有。”居民韩大姐说。
绿园新村建于1984年前后,已有26年历史,是典型的老小区、旧房子。老房子墙体薄,所有的窗户都是老式的单层玻璃铁窗,单薄而且容易漏风,加上小区供热能力不足、管网老化,冬天即使有供暖家里也不暖和,室温仅有14摄氏度左右。韩大姐告诉记者,过去冬天在家看报,必须穿着棉衣棉裤,戴着手套帽子才行。
据吉林省建设厅厅长柳青介绍,在全吉林,像这样冬天不暖和的老房子数量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既有建筑不节能,门窗破旧,房屋保温条件差,楼内供热管网老旧。每年采暖期投诉最多的,也主要是居住在非节能建筑的老旧房子里的住户。”
既有建筑不节能,不仅让居民忍受长达半年的寒意,也消耗了大量能源。据测算,吉林省28个设市城市供热面积2.8亿平方米,一个采暖期内所消耗的煤炭、电力和水就分别达到1176万吨、7.76亿千瓦时和4409万吨。大量耗能同时也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
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初开始,吉林省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暖房子”工程。要让旧房子暖起来,除了对供热设施进行改造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如今暖意融融的绿园新村,就是长春市今年在“暖房子”工程中进行节能改造的一个项目。据工程主管单位负责人介绍,今年的节能改造主要是给旧房子“穿衣”。在原来的墙体外贴上保温苯板,将苯板固定牢后,在其表面粘贴网布,再图上涂料。同时,把原来楼道和居民家中的铁窗换成双层中空玻璃的保温塑钢窗,并在楼道入口加装防盗门。这样一来,整幢楼变得更厚实、严密,保温性能大为提高。
绿园新村的老房子们如今都已穿上橘黄色的“新装”,从外表看就像新房。韩大姐家里温度计指向21摄氏度,只需穿一件薄毛衣就行。房子漂亮了、暖和了,相应的房屋价值也有所提高,而韩大姐一分钱都不用花,改造全部由政府投资。与此相配套的,小区的热源由过去的小锅炉变成了附近的热电厂,更暖和的同时,能耗反而降低了。改造效果十分显著。
据柳青介绍,吉林省今年已经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985万平方米,改造后居民家中室温平均提高3—5摄氏度,使近50万城市居民冬季室内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经过改造,老房子的节能标准普遍达到50%左右,预计每个采暖期可以节约供暖燃煤15.76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8.34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怎样让居民接受?
●加强节能改造知识宣传,尽量满足居民要求,用效果说话
建筑节能改造给居民带来了温暖,但改造过程却并不轻松。与盖新楼相比,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临着施工中如何让住在房子里的居民理解并接受,并尽量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等难题,多数建筑企业积极性并不高。
“做这几幢楼的节能改造,比建新房投入的人员和精力要多得多。”吉林省建筑安装公司某项目部负责人陈广东对记者大倒苦水,“家家户户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诉求,很多困难是我们没想到的。”
陈广东的项目部今年承担了长春市绿园新村约5万平方米的建筑节能改造。在施工的4个多月里,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刚开始居民们不知道施工队要干什么,有的居民不让施工队进门。施工时,外墙改造会破坏一些居民在阳台外搭建的花台,有的居民不同意,耽误了工期。为了不影响居民生活,施工垃圾必须每天清理,每天的施工时间也比建新房要短。有的刚刚贴好的外墙材料,还没刷涂料就被玩耍的孩子破坏,只得返工……
“对我们具体施工人员来说,没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耐心解释,并尽量满足居民的要求。”陈广东说,“从中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以后会干得更好。”
绿园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裴龙的感受也很深,身为“暖房子”项目负责人,过去半年多时间里,他每天至少要接七八个投诉电话,都是各小区的居民对施工感到不满意的。“第一年搞大规模的节能改造,施工单位缺乏经验,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改进。此外也有部分投诉是由于居民不了解这项工作产生的。”裴龙希望能借助社区和媒体的力量,继续加强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宣传教育,让更多居民知道节能改造的好处,并尽可能了解一些改造施工的基本知识,避免因此导致的返工和浪费。
随着工程接近尾声,尤其是冬季到来,居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节能改造带来的温暖,对节能改造的态度逐渐由排斥转变为欢迎。“最近接到的电话大多数是没有改造的小区居民打来的,询问他们住的小区什么时候进行改造。明年我们的改造规模还会加大。”裴龙告诉记者,“相信以后的工作会好做很多。”
“要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难题,除了人性化的管理,更有效的方法是用事实说话。房子暖了,居民自然就欢迎。”据柳青介绍,明年吉林省将继续稳步推进该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使全省城市老旧房屋保暖能力显著提高,并进一步扩展到县城,对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全面改进。
资金谁来投?
●政府、企业、居民共同筹措,关键看政府重视程度
从拒绝进门到主动要求改造,居民们对建筑节能改造的态度转变让政府部门欣喜之余,也感到压力重重——大笔的改造资金要从哪里来?
据长春市绿园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助理闫海介绍,第一年改造,为了让居民更容易接受,今年绿园区总共投入4000多万元改造资金,居民不用掏一分钱。“明年改造任务加大,资金压力也会更大。”闫海说。
吉林省既有居住建筑节能及供热计量改造的费用由政府、供热企业和居民个人三方合理负担,其中多数地区需要居民负担门窗改造费用。吉林省属于欠发达省份,仅县以上城镇需要改造的非节能建筑就有7000万平方米,改造所需投资巨大。如果仅仅是“穿衣戴帽”,成本就达到100元/平方米以上。再加上门窗更换等,平均改造成本约260元/平方米。国家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补助资金为55元/平方米,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尽管如此,吉林省仍然多方筹措资金,今年为整个“暖房子”工程投入61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筹集13亿元。各市州安排了相应的配套资金。同时,还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如引入能源服务公司参与建设,并与金融部门协调落实项目改造建设贷款。吉林省最大的民营供热企业同鑫热力集团就每平方米出资20元,对供热区内7座既有高层建筑进行了节能改造。
据了解,吉林省还在积极搭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暖房子”合一的融资平台,计划用国家和省里的财政补助资金作为资本金,以增加资金来源。“至少在最近几年,财政资金还必须是主力。”柳青希望,有关部门能研究把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内的“暖房子”工程列入保障性安居工程范围之列,给予资金支持,并可以统筹使用。
实际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临的资金难题是全国性的。“现在各地都要求增加建设指标,但指标都是附带着中央财政的补助资金的,很难快速增加。”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武涌表示,中央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补助资金有望进一步增加。
“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吉林省能投入这么多资金实属不易。”武涌说,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力度够不够,关键还是看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吉林省把“暖房子”作为省政府一号工程,就能投61亿元。而一些经济十分发达的省份,每年投入不过几百万元。
何时实现热计量收费?
●供热计量仍然滞后,应尽快制订收费方案,鼓励供热企业积极性
冬季采暖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建筑能耗组成部分,也是能耗浪费最大的部分。因此,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除了给旧房子“穿衣”,还要进行供热计量改造。也就是在居民家中安装暖气的调节阀和热计量表,这样居民就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热度,家里没人的时候可以关闭暖气。加装热计量表后,采暖费也从过去按面积征收改为按用热量征收,用多少热交多少钱,不仅省钱,而且可以节约30%的采暖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记者在吉林采访时看到,所有实施外墙保温改造的老建筑楼道里,都已经装上了热计量表,但是今年还无法实现按计量收费。
“计量表的装表率很高,但供热计量推广得还不够好。虽然房子暖和了,但节能和省钱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建设厅厅长柳青说,主要原因是供热企业积极性不高,一些城市政府也缺乏积极性。
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产生的节能效果,对供热企业而言就意味着省煤省电,降低成本,当然欢迎。但按热计量收费后,居民用热量减少,交的供热费就有可能减少,因此企业没有积极性。
对城市政府管理部门而言,计量收费在制定热价和收费管理上都比较复杂,不如现在按面积收费的方式简单。“同一层楼,中间的房子即使不开暖气,屋里也是暖的,而两侧的房子必然暖气要开得高一些。因此制定热费,要兼顾按面积收的固定热费和按用热量收的浮动热费,很难定。”柳青介绍,到目前为止吉林省只有2个城市出台了热价,真正按计量收费的地区很少,还需要物价等部门配合制定。
装表易、计量收费难,不仅是吉林,所有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的北方地区都面临类似的问题。截至2009年底,在北方采暖地区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的约4亿平方米建筑中,仍有2.5亿平方米安装了供热计量装置但是仍然没有实现计量收费。大多数家庭的热计量表还只是个摆设,仍在按面积缴费。
据了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要求各地尽快制定供热计量收费实施方案,倒排时间表,全面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全部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固定热价比率有望在全国统一为30%,浮动热价为70%,以调动老百姓主动节能的积极性。
计量收费也将是吉林省明年“暖房子”工程继续推进的一个重点。柳青告诉记者,除了加快制定热价,还要进一步调动供热企业的积极性。目前财政部、国税总局给予北方供热企业的免税政策将于年底到期,但考虑到当前煤炭价格上涨、热价不调以及群众的诉求高、保障难度大等问题,供热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同时,热网升级改造工程量大,企业还需要安排足够的资金进行改造升级。因此建议国家继续对供热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当前,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30%。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发展,建筑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它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达到33%—40%。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减缓建筑能耗增长的曲线、推迟能耗高峰的来临,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绿色建筑发展的重点,既要让新建的建筑更加节能,又要把大量不节能的既有建筑改造得更节能,困难不小。应该如何破解这些困难?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政府、企业和居民应该如何配合?近日本报记者深入部分城市和企业进行相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