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5年第2期[2006-01-26] 文中作者分析了日本JRA4046-1999和GB7725待批稿中的SEER计算公式,并作了修改。同时给出了中国温度带划分图,搜集了中国八个城市的近30年来的气象资料,对比标准中的公称温度带,计算出了八个城市使用变频型房间空调器的季节能效比(SEER),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温度带的划分对SEER的影响较大,因此“区域性...阅读全文>>
- 2005年第4期[2006-01-26] 本文基于平均温差法,调用REFPROP7.0确定超临界CO2剧烈变化的热物性,采用迭代方法对紧凑式微通道气体冷却器进行了设计。本文选用近期发表的两个超临界CO2管内换热计算关联式进行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二者对气体冷却器的设计影响不大;CO2侧压降计算表明压降很小。文章阐述了有关试制工艺。...阅读全文>>
- 2005年第4期[2006-01-26] 为对工业蓄冷的应用及设计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对内融冰水平盘管式蓄冷槽的放冷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KCl-H2O共晶盐体系在相变蓄冷系统中的传热特性,主要分析了载冷剂的进口温度对它的影响。通过对管外换热系数的实验值和根据导热理论计算值的比较,发现自然对流对换热的影响很大。放冷量用...阅读全文>>
- 2005年第3期[2006-01-26] 针对如何消除空调滴水,首先阐述了超声波雾化水技术及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单片机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消除空调滴水的新型方法及装置,然后从系统硬件结构和系统软件控制流程两个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利用MATLAB工具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最后指出这种新型装置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阅读全文>>
- 2005年第2期[2006-01-26] 对比了电冰箱单路、双路、多路循环及双机、双级制冷循环,分析了其能耗状况,进行了成本、系统匹配性、市场占有率及其cop值比较。针对双路循环存在的濒繁开停机现象,提出了完善控制方式及采用双稳态电磁阀的变温技术。变温室蒸发器与冷冻室蒸发器串联,其前串联双稳态电磁阀2,并在变温室蒸发器上...阅读全文>>
- 2005年第3期[2006-01-26] 本文对空调房间的空调装置启动过程中,房间的传热与流动的非稳态过程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进行模拟,利用得到的房间对不同扰量的飞升曲线建立了空调房间开机过程动态响应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房间的动态响应特性。通过自行搭建的住宅用水源热泵系统性能试验台,对不同室外温度下的启...阅读全文>>
- 2005年第2期[2006-01-26] 采用精确解法与积分近似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种自制相变材蓄冷材料充冷凝固过程的相变导热问题进行了求解。获得了该蓄冷介质在板式蓄冷器中凝固时的相界面移动速度,边界面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不同工况下蓄冷板厚度与预测蓄冷时间的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边界面的...阅读全文>>
- 2005年第3期[2006-01-26] 结合分子场理论和磁系统热力学知识,分析了回热式室温磁Ericsson制冷循环中热量和磁熵的关系,重点研究了热源温度对铁磁质磁Ericsson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利用典型室温磁制冷材料Gd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以下结论:居里点附近是循环中的重要转折点,低于居里点会出的情况,一旦高于居里点则只有的情况...阅读全文>>
- 2005年第4期[2006-01-26] 介绍了冰浆流体的特点、应用以及固液两相流体等效比热的概念及其在冰浆流体中应用的困难;概述目前国内外冰浆流体的传热性能、流变模型和流态以及粘性和流动阻力的研究成果,指出由于固液两相密度的不同导致了在不同流速下冰水分层的现象;同时对冰浆流体的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关于冰浆...阅读全文>>
- 2005年第2期[2006-01-26] 本文采用静态平衡法对NH3-H2O-LiBr三元混合溶液的平衡压力、平衡温度以及气相成分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在平衡釜中对该三元混合溶液的压力-温度特性进行了测试,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其气相成分。实验的测试温度范围从20°C到90°C,压力最高到2MPa,测试用溴化锂质量浓度范围从5%到60%。实验结果表明,...阅读全文>>
- 2005年第2期[2006-01-26] 综述了近年来高温热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列举了高温热泵的应用实例和效果,并提供了多种公开发表的有关高温热泵技术的研究成果,如高温热泵循环工质、高温热泵循环系统的优化等。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内容的不足和高温热泵未来几年的研究方向。...阅读全文>>
- 2005年第4期[2006-01-26] 节约能源和缓解高峰用电的紧张状况是制冷空调领域的专家非常关注的问题,采用蓄能系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冷潜能储存系统是以H2O/LiBr为工质的蓄能系统,通过分析其工作原理、过程、热力性并与现有其它蓄能系统进行经济性比较得知:该蓄能系统不仅能起到平衡电网峰谷负荷即移峰填谷的作用...阅读全文>>
- 2005年第4期[2006-01-26] 对替代工质R123在光管、机加工多孔表面强化管水平单管外池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沸腾温度分别为5℃、8℃和10℃时,光管外沸腾换热系数的实验数值较Cooper公式的预测值最大偏低10%;同时得到了强化管外沸腾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沸腾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强化管的强化效果,强化管的强化倍率在...阅读全文>>
- 2005年第4期[2006-01-26] 显热除霜是针对四通阀换向除霜方式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除霜方式,它是利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的显热对蒸发器进行除霜。显热除霜方式与四通阀换向除霜方式的对比试验表明,采用显热除霜在保证正常除霜效果的同时,可以较大程度缩短除霜时间,避免四通阀换向除霜给制冷系统带来的冲击,消除...阅读全文>>
- 2005年第2期[2006-01-26] 叙述了节能环保新技术——金属氢化物热泵空调装置的原理、性能特点和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介绍了美、日、欧等数套金属氢化物热泵空调的研制情况。综述了提高储氢合金材料性能和强化金属氢化物热泵空调系统传热能力的技术措施。最后,评述了金属氢化物空调热泵系统的组织情况及其运行的数值...阅读全文>>
- 2005年第4期[2006-01-26] 综述了水平低翅片管外凝结传热的基本模型,阐述了二氧化碳制冷剂的物性特点,讨论了表面张力与凝液滞留角及二氧化碳管外凝结换热系数的关系,分析了翅片密度、环形翅片管尺寸对翅片效率、滞留角、凝结换热系数以及传热增强比的影响,优化了外翅片管的齿高与齿距,并求得相应的强化传热增强比。结果...阅读全文>>
- 2005年第3期[2006-01-26] 针对热舒适性各影响因素的特点,提出了舒适性指标(CI)控制的控制策略和算法,建立了房间空调器系统模型,对CI控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通过与传统设定温(湿)度控制比较,说明CI控制更容易更可控地满足热舒适要求,而且在舒适度相近的条件下,节能效果显著。...阅读全文>>
- 2005年第2期[2006-01-26] 余热固体吸附式冷管采用沸石分子筛-水为工质对,由吸附器、冷凝器/蒸发器(合一)组成一个独立的制冷单元, 结构简单, 无节流装置和运动部件。沸石分子筛-水工质对被封闭在φ16的金属管内。根据需要可将其多元组合成功率较大的制冷/空调系统。由于冷管结构上的特点,其循环特性跟一般的基本型吸...阅读全文>>
- 2005年第3期[2006-01-26] 对具有蒸气过热的替代制冷剂R-134a在螺旋管内的对流凝结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制冷剂R-134a的质量流量变化范围为100~400kg/(m2s)和蒸气过热度为3.8℃和8.4℃的条件下,得到了螺旋管内具有蒸气过热的R-134a对流凝结换热特性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蒸气过热对R-134a在螺旋管内的凝结...阅读全文>>
- 2005年第2期[2006-01-26] 使用PR(Peng-Robinson)方程对混合工质R134a/R23进行了气液相平衡的预测和焓、熵的计算。针对PR方程液相精度比较差的问题,对PR方程引入了修正系数,重新推导了逸度系数、余函数等表达式,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根据计算得到的R134a/R23热物性数据,绘制了工程上广泛使用的二元混合...阅读全文>>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