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良股份节水之道二:节约+制造
现代经济发展除了能源特征之外,另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水资源消耗量大,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虽然淡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如何解决国内淡水资源缺乏问题,双良股份[15.60 -0.26%]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节约用水和“制造”淡水。双良股份机械业务中的空冷器和海水淡化设备就是分别围绕这两大主题开展。
大型空冷器:节水利器
海水淡化:制造淡水,缓解水资源危机
“2006年公司签订第一个2×13.5万千瓦电站空冷器合同。2007年公司获得第一个2×66万千瓦发电机组空冷器合同,2008年第一台60万千瓦级大型空冷器交付客户,2009年7月公司第一台60万千瓦级空冷器试运行,公司进入空冷器领域以来每年都有所突破。”双良股份总经理节连山表示,“公司空冷器从第一个合同到目前累积订单已经超过10个亿。”
空冷器是空冷式换热器的简称,它是利用自然界的空气来对工艺流体进行冷却(冷凝)的大型工业用热交换设备,与水冷却方式比较,具有冷源充足、并可节省冷却用水、减少环境污染和维护费用低廉的优点,大量应用于我国北方多煤少水地区的火电站。据测算,一座60万千瓦火电站年耗水量可达10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6万城市居民1年的生活用水量,而同等发电量的空冷电站年耗水量却不到300万吨。
“空冷器和溴冷机同属换热设备,是公司传统换热技术的一种延伸应用,我国北方富煤缺水,这就使得空冷器有了用武之地。”节连山总经理表示。据了解,在政策层面上,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任务分工》中明确将大型空冷机组列为能源工业重点工程;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的有关要求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规划建设煤矿坑口或矿区电站项目;在北方缺水地区,新建、扩建电厂禁止取用地下水,严格控制使用地表水,原则上应建设大型空冷机组。这为空冷电站的发展带来发展机遇。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坑口电站大型煤电联产项目的发展,我国空冷器市场或将迎来快速增长。在申万研究所分析师吕琪看来,未来坑口电站大型煤电联产将成为空冷器最主要的需要市场。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北煤南运难题,坑口电站大型煤电联产成为较好的选择,“十一五”规划至2010 年将在我国西北地区建设30000-40000MW 的坑口火力发电站。据吕琪测算,按照每年全国新增5000万千瓦火电机组,50%分布于黄河以北并使用空冷机组,每套空冷机组的总价在3亿元,国内空冷器市场总容量有望提升到75亿元。同时,随着国家对空冷器等重大专项设备国产化政策的推动,吕琪预计未来几年国产空冷器将逐步占领国内60%-70%的市场份额。
依托热交换设备技术优势,双良股份致力于打造空冷器民族品牌。双良股份经过多年研发具备了大型直接空冷电站冷凝器系统的设计、制造能力,于2006年正式进入空冷器市场并取得快速发展。公开数据显示,双良股份空冷器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1%迅速增长至2008年的近8%;今年上半年双良股份空冷器业务实现收入2.74 亿元,毛利率为23.8%。
“虽然进入空冷器领域的时间不长,但双良股份已发展为国内大型电站空冷器和化工空冷器的主要制造商之一。公司电站空冷器产品已覆盖全部大型主流电站空冷系统,公司电站空冷器的市场局面已完全打开。”节连山介绍说,“随着双良股份第一台60万千瓦级空冷器在2009年7月底的成功试运行,国内空冷器市场对公司已不存在任何壁垒。”
海水淡化:制造淡水,缓解水资源危机
空冷器解决的是存量淡水的节约问题,海水淡化则是制造淡水,增加淡水资源总量,是人工制造的第二水源。在水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的形势下,海水淡化项目的投资建设再次显示了双良股份以真空换热技术为核心,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雄心。
“海水淡化主设备(蒸发器、冷凝器)与我公司主打产品溴化锂制冷机组真空换热设备无论从结构形式、工作原理都相类似,都属水平管降膜蒸发。而双良股份经过20余年发展,有着丰富的真空换热设备、压力容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经验。”节连山表示,双良股份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强大的科研实力,已经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海水淡化技术。
公开资料显示,双良股份公司于6月26日公告拟建设海水淡化项目,投资估算值为3004.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522.7 万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形成低温多效LT-MED/12000吨海水淡化设备9套建设规模,项目周期大约为12个月。8月1日,双良股份与北京国华[0.04 -2.22%]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国产2.5万吨/日大型化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项目中试研究合作框架协议》,合同各方将组成联合体,共同研发制造日产2.5万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中试装置,确保这一国内最大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了解,未来双良股份海水淡化设备主要应用在发电、化工、钢铁和市政供水等领域。
从国家政策来看,根据国家2005年发布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为解决国内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国家制定了海水资源利用发展目标。区域范围上,北方临海淡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天津、山东、河北等)是发展海水淡化项目的重点省市。
截至2008年底,我国海水淡化装置处理能力大约为28万吨/日,根据《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到2010年,我国海水淡化规模将达到每日80万至100万吨,2020年中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每日250万至300万吨。到2010年,处理过的海水有望占到沿海地区供水量的16%-24%;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37%。同时国家从税收上积极支持海水淡化产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的海水淡化工程所得将免征所得税。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地规划的海水淡化工程产水能力已达到每天近140万M3,自2005年以来,国内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加快,平均每年竣工工程近10个,我国海水淡化新增产能连续几年保持在35%-50%之间。海水淡化市场前景广阔。
从经济效益指标来看,在经济发达,但淡水资源匮乏的北方临海地区发展海水淡化项目也具有经济效益优势。以天津用水价格为例,在最近一次调价后,天津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立方米价格为3.90元;工业、经营服务业和行政事业用水价格每立方米为6.70元;特种用水价格每立方米为21.10元。而海水淡化项目每立方米淡化水成本下限在5元/立方米左右,相对工业用水和特种用水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近几个月以来,包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南京等多个大中城市都已经举行了水价上调的听证会,其他城市则正处于准备阶段,国内水价上调已成必然趋势,价格杠杆正逐步向有利于海水淡化产业的方向倾斜。“国内用水价格不断上升,海水淡化项目前景广阔。部分地区水价已经超过海水淡化成本(如天津),海水淡化项目已具备较强的经济效益。”国联证券化工行业研究员王席鑫认为,国家对水资源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即使并不完全具有成本优势,国家也会通过政策和财政扶持推动海水淡化项目的建设。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成长性良好,因此先发企业未来将具有较强的渠道先发优势。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在溴冷机、空冷器等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之时,双良股份仍积极介入新的发展领域,反映了其在寻找下一个利润增长中心过程中的提前布局。
“以我们对海水淡化行业的发展趋势的了解,项目本身的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巨大,尤其是现在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期,行业内竞争对手不多,行业自身也具有较高成长性。以公司管理层的运营管理能力看,我们对项目成功有很高的期待。” 王席鑫如此看待双良股份的海水淡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