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采暖离我们多远?
2003年12月23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在教育部门工作的金先生,最近在银川市富宁南街“民仕园”小区买了套住房。这里由银川热电厂供暖,是地热,暖气很足。而金先生最怕热,进门就脱得只剩件衬衫。金先生对这种夏天般的“温暖”并不心存感激,反而抱怨说热得受不了。想想真是花钱买难受。金先生和这个小区的所有住户都盼着供暖能使用IC卡,按“大卡”计量,想热就多花点钱,不想热就省点钱。银川采暖期5个月,暖气费是笔不小的开支,有“民仕园”小区业主们这种想法的居民应该在绝大多数。
早有决策者想到了老百姓的利益:银川己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25个供暖按“卡”计量收费的城市之一。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房地产商们也想在同行中开先河,比如嘉屋公司,去年就在他们竣工的嘉屋南区装上了IC采暖智能表,还给每户居民买了卡,结果却没能实行下去,最终还是按每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2.2元收的费。嘉屋南区按“卡”计量收费的夭折,使同是“嘉屋”开发的西区“民仕园”,干脆连智能表也没有装。他们售房时曾有过“IC卡计量供暖”承诺,业主们因此怨声载道,声称要追究“嘉屋”的违约责任。嘉屋物业则解释说,问题不在他们那里,他们其实非常想这样做,这样省事!
据银川物业管理办公室介绍,继“嘉屋”之后,西夏区“西花园”也装了智能表,下场也同“嘉屋”一样。这就奇怪了:很好的一件事,国家倡导,居民高兴,物业欢迎,开发商积极,为什么就办不成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终于搞清了症结所在:要想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决非一两个部门力量所为。除了上述提及的开发商、物业、供热、业主通力配合外,还需要房管部门牵头,物价部门定价,以及政府财力的支持。以“嘉屋”为例:表也装了,卡也买了,也插卡使用了,等收费时却傻了眼:卡是以“月”为单位买的,因物价部门没有定价而无法计算。好在国家建设部、财政部、人事部等8部委最近联合下发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川市政府随即制定出了一个“供热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从现在开始,逐步实行计量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现有住宅供热改造,并明确规定:“从2003年起,新建建筑物必须按热计量设计和施工,施工中必须预留有温控阀和热量表的位置……”
应该说,这两个“必须”,让无数个像金先生那样企盼按“卡”计量收费的居民看到了希望。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