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超市冷冻设备冷媒替代趋势
一、背景
臭氧层破坏与全球暖化等环境议题,在过去十年大大的改变了冷冻、空调与热泵工业的发展。蒙特娄议定书生效至今,已开发的工业国家皆已完成新设备的替代冷媒转换工作,使用HFC 来替代具有破坏臭氧层潜势的CFC,而一些开发中国家则仍持续进行替代工作中。
CFC 的禁用在超市设备业引起很大的反应,因为冷冻系统一般都有很高的泄漏率,需要大量的冷媒来维持其正常运转。很多公司都为此展开冷媒管理计划,包括减少系统泄漏与改善维护工作等,并计划性的换装部分设备的冷媒,以及更新部分设备。在设备换新之前,则加强回收与纯化冷媒的工作。
除了CFC 外,像R-22、R-123 这类ODP 较低的HCFC 冷媒,将陆续在30 年之内废除。R-22 是全球冷冻空调工业中最重要的冷媒,蒙特娄议定书自1996 年开始,已管制R-22 及其它HCFC 的消费量,明定了废除的时程以及减量的水平。
欧盟为了能加速废除HCFC,于去年通过了提前时程的修正法案。有些国家的禁用时程更早,例如瑞典自1998 年即禁止R-22 及HCFC 使用在新设备上,而德国与丹麦则自2000 年1 月1 日起禁用R-22。
所有的替代研究都显示,没有一种替代品可以涵括R-22 所有的应用领域。欧洲市场主要是以不含氯的HFC 替代CFC 与HCFC 冷媒,包括非共沸混合冷媒R-407C 与近共沸混合冷媒R-410A。而碳氢冷媒丙烷R-290 也是替代品之一。
HFC 似乎解决了CFC 冷媒破坏臭氧层的问题,不幸的是,它却出现在另一个环保公约「京都议定书」所制定的温室气体排放减量名单中,这意味着未来HFC 冷媒将不能再任意排放至大气中。
为了因应京都议定书的管制,丹麦能源与环境部决定自2006 年起废除HFC。解决之道是使用GWP 极低的冷媒,例如氨、碳氢化合物或二氧化碳等自然流体。氨在大气中存活的时间很短,所以GWP 值为0;碳氢化合物及二氧化碳的GWP 则极低。
除了直接排放至大气中的问题之外,因为冷冻系统需要使用电力来驱动,而化石燃油发电厂所排放的CO2(最大宗的温室气体),等于冷冻系统间接造成了温室效应。
直接与间接温室效应随着不同的应用领域而有所不同,见图1。两者相加后所得的结果称为总等效温暖化效应(TEWI),是当今用来分析冷冻空调设备环保特性的极佳指标。
二、R-22 与替代品的比较
要对不同特性的冷媒在同一个系统中做出正确的热力性能比较,必须先进行系统最佳化,包括调整各种冷媒的压缩机与各主要组件,才有办法正确的比较性能与效率,这是极困难且几乎不可能的事。但藉由TEWI 分析,可以帮我们从理论上判断冷媒系统特性。实际上,理论分析一向都是性能比较的第一步骤,接着才进行冷媒压缩机的性能测试与冷冻系统的量测。
在R-22 与R-502 的替代方面,德国汉诺威冷冻与热泵研究中心已进行了HFC 与HC 的卡路里(calorie)测试,测试对象包括R-404A、R-407A、R-407B、R-407C、R-507、R-410A 与R-290 等,其中最重要的实验为耗电量测试(每年操作2000 或3000 小时),并以每年20%的冷媒泄漏率来计算直接排放量,结果显示于图2。由图2 可看出,仅有R-410A 与R-290 系统的耗电量与R-22 相当,其它系统的耗电量都要高出5%到15%。无论直接排放或是间接排放,R-410A 与R-290 都比R-22 要低一些。
R-410A 在低蒸发温度时表现特别突出,耗电量比R-290 还低。蒸发温度高的时候R-290 则比较占优势。R-290 具有可燃性,但GWP 值极低,而R-410A为不可燃但GWP 较高。
本段结论是,在不可燃冷媒中,R-410A是最佳的选择,其它的R-407A、R-407B、R-407C、R-404A 与R-507 则没有太大的差异。R-404A 与R-507因含有R-143a 的缘故,TEWI 值最高。另外,虽然R-290 的TEWI 值最低,但是它具有可燃的危险,此缺点虽可以藉由间接系统的二次冷媒来克服,但势必会增加耗电量。
三、商用冷冻系统
1997 年AFEAS/DOE 的TEWI 3 计划,针对冷冻空调系统高泄漏率的设备,例如商用冷冻、汽车空调、小型空调机、热泵系统等进行研究。
在超市系统方面,针对目前与未来可能的系统进行不同冷媒应用分析,例如使用二次冷媒的间接系统,或美国使用较多的非中央式系统( 属于小型、水冷,可以有较短的液管与吸气管),在欧洲的气候以及两种温度条件下计算TEWI 值。图3 为测试结果,直接膨胀的中央式系统TEWI 值比二次系统及分布式系统高出许多。
传统中央直膨超市冷冻系统,由于冷媒充填量大、液管长,泄漏的潜在机会大,未来不应再使用此种系统,而应采用二次冷媒的间接系统或HFC水冷式分布式系统。
另一种选择为使用GWP 极低的冷媒于直膨系统,但氨与碳氢冷媒具有可燃性或毒性,并不能用于超市公共区域的直膨系统中,必须使用间接系统加以隔离。看来,只有无毒不可燃的CO2 可用于直膨系统,但仍有待克服系统压力极高的问题。
四、间接冷冻系统
如图3 所显示,间接系统的TEWI 值较低,但它需要使用额外的泵浦来使二次冷媒与一次冷媒进行热交换,因此耗电量(间接温室效应)比其它两种型式高,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如何降低二次系统的耗电量。
二次冷媒流体特性黏度η、密度ρ、比热C 与热传导λ是影响泵浦马力的重要参数。图4 为数种常用二次冷媒于低温冷冻循环之泵浦的马力需求(管径35×1.5)与热传特性。
由图4 可看出,几种含水盐类溶液的泵浦马力需求相当近似,与常用氯化钙卤水的大小相当。人造流体的泵浦马力需求则较大,醇类溶液也有这种现象,特别是丙稀乙二醇,低温时黏度增加使得泵浦马力需求大增。
流体的热传特性同样也会影响系统耗能,人造流体与乙二醇的热传系数也比含水盐类溶液差。
综合来看,氯化钙不冻液的泵浦马力需求与热传系数最佳,它的液体循环量可以减少许多,可改善间接系统耗能的缺点。在低温的应用上,HYCOOL 50 与Tyfoxit F40 是仅次于氯化钙最好的流体。
德国联邦政府研究计划为了替超市找出解决温室效应问题的方法,使用氨间接系统来与R-404A 传统直膨系统比较,评估超市间接冷却系统的适用性,也一并研究二次流体。结果显示间接系统耗能高出15%,但经系统最佳化后可降至10%(见图5);二次流体的比较方面,使用Tyfoxit 耗电高出18%,HYCOOL 耗电高出11%。
前述TEWI 3 计划的理论评估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即间接系统可以有较低的TWEI 值,但其耗电量仍比直接系统高(尽管使用效率高的氨冷媒)。最主要的原因是二次冷媒在低温时的黏度增加,使得泵浦马力消耗增加所致。未来在低温的用途方面,必须要寻找更好的二次冷媒以减少马力消耗。
五、间接系统的耗能改善
为减少间接系统的耗电,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有相变化的二次冷媒,在应用温度范围内,二次冷媒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藉由极佳的相变化热传特性,减少流体循环量,进而降低泵浦马力。通常冷媒即可作为二次冷媒,但合成冷媒有众所皆知的环保问题,自然冷媒也多有安全性问题,因此CO2成为最佳的候选者,它有比传统单相流体更佳的热传特性与极低的黏度。
流量小了之后,管径也可以小很多,比直膨的R-22 或单相的Tyfoxit都小。CO2 的缺点是压力极高,但这并不算太大的问题。
CO2 用来作为二次冷媒,最早是由Forbes Pearson 在1992 年所提出,在一个超市进行测试。为了降低CO2 的压力,他尝试在CO2 中加入添加剂,但很不幸的,这些添加剂都有可燃性,所以最后还是不得不接受CO2 的高压。1996 年,瑞典一家公司成功建立了一套氨系统搭配CO2 二次冷却的商业超市低温系统。
六、直接冷却
CO2 直膨系统在低温领域也具有竞争力,但其成本与性能也是大家所关心的。Ferreira 等人针对CO2 分别用在直膨系统与二次系统进行比较,结论是两种系统的耗能及年度运转成本相当接近(图6)。二级系统有一个很重要的缺点,就是主系统的温度一定要比二次循环系统的温度低,这表示高温循环的蒸发温度要更低,以便冷凝二次系统,但这会造成较高的热传损失。
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使用特别设计的CO2 压缩机,形成穿临界的CO2循环,可应用在超市的高温应用领域。从已完成的测试结果显示,CO2 用于传统直膨系统,的确可以解决直接排放造成温室效应的问题,但是耗电仍比R-22 系统高出三分之一。
七、美国市场
美国于CFC 废除后,新设备已改用R-22、R-404A(或R-507)甚至是R-134a,是工程及商业应用上很自然的进程:
n R-22 设备在CFC 禁用之前即已问市,但它并不像R-12 与R-502 如此受人注意,直到CFC 禁用之后,R-22 才被人「从架子上拿下来」,再度用在超市系统中,虽然防止过热的装置使成本增加,但总比当时仍陌生的HFC 技术要来得好。
n R-404A 是HFC 混合冷媒中与R-502 性质最接近的一种,可以让设备制造商根据现有的R-502 系统设计低温的HFC 设备。R-507 非常近似于R-404A,但压力稍高且能力稍大。目前大部分的设备都可选用R-404A或R-507。
n R-134a 已成功取代R-12 在汽车冷气、冰箱与开饮机的用途。一些超市连锁店亦将它用在中高温的用途,但无法用于低温用途。
以上这些替代的目的,只求能快又可靠的替代CFC 传统产品,较不考虑冷媒温室效应或系统TEWI 值的问题。
美国工业界、环保署与蒙特娄议定书缔约国等代表皆支持目前HCFC废除时程,包括减少消费上限值与2030 年完全禁用的规定。至少在2010年R-22 不得用于新设备之前,有段缓冲时间可以让工业界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毕竟有太多冷冻设备使用R-22。
下一代设备研发工作正致力于减少设备的TEWI 值。这些工作不仅要找寻新冷媒,更要提高产品的性能效率、可靠度以及设计的单纯化(减少初置成本、安装成本、维修成本等)与安全性。
TEWI 减量的优先次序如下:
1. 减少传统系统的泄漏- 不再视冷冻系统30%的泄漏率为正常,重新设计设备与加强维护工作以减少泄漏量。
2. 减少传统系统的冷媒充填量- 重新设计系统、配管、系统组件等,使其冷媒容量减小,以降低泄漏的影响。
3. 使用低 GWP 冷媒
4. 新技术-使用间接系统、非HFC 冷媒,以减少高GWP 冷媒的使用。
美国对替代系统的观念是,不值得为了些微的TEWI 的减量而投入太多的成本来变更系统,例如,不值得使用较贵、复杂、有潜在危险的碳氢系统二次循环,来取代目前的HFC 直膨系统,因其减少TEWI 的效果可能比「努力减少HFC 系统泄漏」好一些而已。至于要改善多少TEWI 才值得变更系统,则还须仔细评估。
八、结论
要满足京都议定书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减量的要求,有两种方法:
1. 锁紧冷媒系统,减少HFC 冷媒的泄漏。
2. 使用 GWP 非常低的流体。
间接冷冻系统减少管路泄漏效果非常显著,但耗电量较高,使用CO2作为二次冷媒可以减少耗电量增加。
间接系统的液体冷却主机,是在制造厂内组装完成,加工质量较为优良,发生泄漏的机率并不大,该主机使用人造冷媒或自然冷媒变得没有那么重要,选购主机时,可以由成本上来考虑。人造冷媒较贵,但自然冷媒需要有许多安全保护装置,亦需要不少成本。若真要考虑成本,未来可以选用CO2 的直膨系统。
对于未来法规管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看法方面,欧洲一直致力于使用自然冷媒的间接冷冻系统,希望能完全不使用人造冷媒;相反的,美国大多数的工业都希望不要将HFC 冷媒纳入管制。无论如何,为了实用与安全理由,要使用氨、碳氢化合物或高压CO2 于超市等公共场所,还是必须经过立法程序,并加强执行安全检查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