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行业:两年后,你的品牌还在吗
2004年09月06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八月流火,八月也是历年来空调销售的旺季,不过透过各大品牌名目多样的价格战、促销战的表象,审视空调业在下一个冷冻年度及以后几年的发展走向是有意义的。借用朴树的歌里的一句话,目下中国空调业,“如夏花一样灿烂”,不过,我们还要问一句,夏天过后,能有几朵花继续盛开?
创维集团老板黄宏生在今年第五期《IT经理世界》上撰文《家电业的超竞争时代》,其中诸多观点发人深省,黄文开头就提出了“生存还是死亡”这个沉重的命题,正文主要论述了彩电业发展到目前的时代特征及出路。业内人士指出,彩电业的过度竞争显然是整个家电业的写照,空调业必将成为彩电业的翻版。
长期以来,业内习惯于将空调品牌分为四个梯队分析,我们不妨依此对各梯队品牌在当下的处境逐一扫描:
第一梯队即所谓“五大品牌”:海尔、科龙、美的、格力、春兰。
海尔依靠品牌优势继续保持旺销态势,但不得不在价格政策上更为灵活;顾雏军入主科龙后在冰箱业资源整合上不断抛出大手笔,但其空调销售不升反降;美的越来越丧失个性,市场表现平平;格力的董明珠执著于旧有的销售体系,不主动顺应近年来国内大型电器连锁店迅猛崛起的事实,销售业绩难如人意;而春兰,陶健幸正式将主业调整为汽车制造,与家电业渐行渐远了。
第二梯队汇聚了家电行业其他产品的名牌:长虹、康佳、TCL、澳柯玛、新科、格兰仕等。这些企业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和品牌优势,但遗憾的是,除少数企业(如新科)外,大多数企业并未将品牌优势延伸到空调上,市场表现乏善可陈,最多不过是充当市场追随者的角色罢了。这不由得使人想起经济学界的一句名言——“多元化是个陷阱”。
国外品牌大概可以被划入第三梯队,包括:LG、伊莱克斯、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松下、东芝、三洋、夏普等。LG、伊莱克斯以完全中国化的营销赢得了市场,但同时招来了不少人对其品牌定位的质疑,对此,伊莱克斯已迅速恢复了原有的品牌定位。其它品牌高高在上,然而市场并不买帐。
第四梯队充斥了大量的不知名的品牌,这些企业大量分布在广东、浙江等地,它们看准了市场空间,以极少的投资制造产品,依靠新兴流通企业,给流通环节极大的利润,并以超低价格销售,辅之以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这些品牌迅速占领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浙江宁波的奥克斯是这类企业的代表。
由此可以看出,第四梯队是作为市场闯入者的姿态出现的,但它的出现对原有的市场格局提出了挑战,其破坏力不容小觑。第一梯队如不接受挑战,自可如春兰般离去,如接受挑战,只能象海尔一样应对;第二梯队的处境极为尴尬,品牌、价格两方面都缺乏竞争力;第三类品牌中的大多数则必须面临调整战略的问题。
事实上,各类空调企业不是没有认识到形势的严峻,而是主动予以应对。但因为各企业的技术整合能力都极有限,于是只能拼营销,然而过度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营销失灵。市场搏弈的结果并未使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反而可能出现“零和”现象。如何走出困境,新时代的企业家必须具备超常的前瞻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预见到形势的发展未雨绸缪。至少,我们应该看到:
一、必须从人才、技术、管理、文化等方面树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必须注意到新兴流通渠道的发展并积极主动的予以利用;
三、必须树立全球眼光,把握时机与国际企业合作,从技术、管理、营销上实现良性互补。
秋天将是少花的季节,但秋花或许更加耐看。目前,空调业两百余朵花开争艳,两三年内,只怕是会凋零无数了。
信息来源: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