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的名义 变频空调升级一触即发
11月9日,美的宣布,计划两年内完成所有变频空调产品的“全直流升级”,并在2012冷年确保全直流变频空调销售占比达到50%。“美的要推动整个空调及其相关产业向全直流变频空调全面转型。”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家用空调事业本部总裁吴文新显得雄心勃勃。“鉴于美的的市场影响力和行业地位,别的企业很可能跟进。”在发布会现场,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电子报》记者预测。定频、变频之争尚未见分晓,曾是变频空调普及最大推手的美的,又再急急掀起新一轮技术升级风暴。然而,在一个拼规模的市场,技术的声音究竟有多大?
技术升级不是目的
空调巨头只有不断制造热点,才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定义权。
在空调市场,技术从来都是几大巨头手中的利器。
2008年9月,美的在全国24个城市同步推出7大系列变频空调,以180°正弦波直流变频为技术标杆,欲普及10赫兹超低频运行技术。中国变频空调拉开普及的序幕。2009年年初,海信推出一系列变频空调,称该产品从180°正弦波技术升级为360°驱动技术。半年后,对于变频态度暧昧的格力终于出招,宣布其新品的频率达到6赫兹,使变频空调技术实现跃升。海尔、奥克斯、志高、长虹陆续跟进……
进入2011年,“技术之火”愈加炽热:格力刚刚宣布全球首条碳氢制冷剂R290冷媒空调实现量产,美的就一口气推出三款新型环保冷媒空调;这厢格力的1赫兹空调刚一露面,美的便开始主推“全直流变频”。
对此,看惯了空调市场纷纷扰扰的中怡康市场总监彭煜直言,“全直流”是变频技术的一次进步或改良,并非革命,无法与定频向变频转换相提并论。奥维研究院院长张彦斌更为坦率:“空调技术已经固化,在颠覆性技术出现之前,任何新技术只是对原有技术的修改。”
既然如此,为什么美的们为技术竞折腰?“技术能够制造市场需求。”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红旗说。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国内变频空调的市场份额已经从 2009冷年的17.37%,攀升至2011冷年的38.68%,2012冷年有望达到45%。其中,美的实现了国内变频空调市场份额的“三连冠”。然而摆在美的、格力等企业面前的难题是,如果不能突破行业目前的“同质化”瓶颈,增长可能难以为继。上述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只有不断制造差异化新热点,空调巨头才能利用行业地位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定义权,进而从一步领先实现步步领先。他预测,凭借强悍的业内话语权,美的必会引得其他企业跟随,变频空调升级战或一触即发。
空调市场仍是规模驱动
没有数量规模作支撑,空调企业在市场上就没有话语权。
不可否认,目前国内空调行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规模与价格。
相比日本,中国空调行业缺少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最主要的表现是变频空调上游核心技术缺失。这是许多业内人士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过在张彦斌看来,以现有国内空调市场格局,核心技术已不能扼住企业的“喉咙”。
中怡康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国内空调市场份额的前两位依然被美的、格力占据,分别为23.46%和23.37%;进入前十位的四家外资企业,三菱电机、大金、惠而浦和松下的市场份额相加,尚不及排名第三的海尔(10.33%)。在外资品牌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引领者却是国内企业。“没有数量规模作支撑,空调企业在市场上就没有语权。”张彦斌解释道。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初期,确实享受过依靠领先技术攫取高额利润的美好时光,但定位高端而不在乎市场普及与规模让他们逐渐失去了技术“先手”的优势。反观以美的、格力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通过打通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以规模化一点点扩大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由此不难理解,为何在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对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进行的评价中,一向被视为行业技术标杆之一的格力电器竟受到公开警告;深陷“质量门”的名牌苏泊尔,也被曝出产品开发费用仅为广告费的1/4。
家电业资深人士洪仕斌表示:“国内企业普遍过于看重利润和创造利润的部门,研发等花钱的部门并不受重视。”李红旗则认为,在这个为迎合市场需求而提高技术的行业,企业目前的技术投入与其发展状况还是匹配的。“空调行业已经发展了上百年,本身附加值并不高,还是要靠市场规模获得效益。”他说。
寻找颠覆性技术
美的、格力要站在产业的高度寻找革命性技术以保证持续增长。
“中国空调企业未来要实现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张彦斌强调。洪仕斌告诉记者,一次他和美的负责空调的某高管谈起美的“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该高管很认真地回应,颠覆性的技术。
就像数字化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影像业,使空调行业“改头换面”的革命性技术终会到来。彭煜坚信这点,“时间也许很长”。但他担心,届时,中国企业会否又沦为看客。目前,中国企业研发占企业收入的比例大多低于3%,而国际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一般是6%~12%。“一个市场成熟或供大于求时,上游厂商所掌握的定价权会向下游厂商转移,但此时利润也不是最高的。”彭煜指出。不幸的是,中国企业总是踩上这个“点”。例如电视机行业,起初CRT核心技术为日韩企业所掌握,等中国企业完成消化吸收,其利润开始变薄;此后,具有颠覆性的产品———平板电视出现,上游核心技术又在日韩企业手里,中国企业只能赚取很少的组装费;现在日韩企业开始发展OLED,中国企业是否又要慢一拍?
彭煜表示,一个成熟行业的利润只会越来越薄,而新的突破性技术一旦出现,其利润又将扶摇直上。
张彦斌认为,对于美的、格力这种级别的企业,不能再考虑通过规模化扩张或是技术上的“小打小闹”抢夺市场份额,而要站在产业的高度寻找革命性的技术以保证持续增长。
前文所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完成了变频全产业链竞争体系建设的美的,谋求通过全直流升级建立面向全球市场的新话语体系,将获得一个总量高达千万台的新市场。“但是找到颠覆性技术,那才是大海。”他说。
2011第二届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研讨会往届回顾及会议相关资料下载请登录:http://2011huiyi.chinahvac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