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拔除黑烟囱赢得蓝天白云
今年1月6日,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为民办10件实事,拔除中心城区的100根黑烟囱、改善大气环境是实事之一。
小小烟囱引来市长承诺,事出有因。2005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该市共排放工业二氧化硫13.34万吨,工业烟尘4.63万吨,工业粉尘1.44万吨。
消灭“黑烟囱”势在必行。今年1月15日,随着武南机务段一根35米高的烟囱轰然倒地,“戒烟行动”正式拉幕。此后,一冶水泥厂90米高的烟囱、武昌热电厂100米高的烟囱,824厂45米烟囱等百余“黑烟囱”从江城人的视线中消失。
烟囱可以拆,企业的生产和供暖却不能停。在武汉市政府帮助下,相关企业找到了适合各自特点的技术改造燃煤锅炉。武汉杂技厅采用地热技术,协和医院改用燃气锅炉,武汉桥梁技术职业学院采用空气源热泵技术,武汉碧波宾馆改用太阳能技术,10余家小型浴池则使用除尘效果较好的半煤气蒸汽锅炉。
与此同时,武汉市环保、建设、交通、城管等部门联手展开行动:整治500个餐饮油烟扰民点,改装500台公交车、出租车的能源系统,使用清洁燃料,禁止露天焚烧行为,治理建筑工地和渣土扬尘污染。
拆除、关闭、改燃、治理,一系列措施带来的是令人振奋的数据:截至目前,该市全年少消耗燃煤28万吨,二氧化硫削减3000吨,烟尘排放量削减近2000吨。全年有271天空气质量达到优良。
然而,毕竟只是73.9%,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的85%优良率相比尚有距离,与群众想象中碧水蓝天、空气清新的武汉相比尚有距离,“戒烟”之路仍在继续。
未来几年,在继续关闭和治理“黑烟囱”的同时,武汉市还将在中心城区推进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的工作,并在内环线以内依法划定4片“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大力推进餐饮油烟整治和公交车改用清洁燃料工作。
来自互联网